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模式。我国的绿色农业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农业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还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绿色农业的任务依旧艰巨。因此,如何科学地构建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揭示其中蕴含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是促进当前我国绿色农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问题,对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要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构建和完善绿色农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绿色农业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简析绿色农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和绿色农业竞争力的评价标准;其次,构建河北省绿色农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2007—2016年绿色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地域类型的绿色农业竞争力进行纵横动态比较;然后运用偏离—份额法对河北省及其相邻五省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河北省十一地市10年间绿色农业竞争力有所提升,绿色经济、环境竞争力不足是整体得分仍较低的原因。北部地区绿色农业竞争力具有传统优势,南部地区绿色农业竞争力增长势头强劲,进一步提升的短板是绿色环境竞争力;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绿色农业竞争力发展态势整体良好,但三大要素贡献占比仍和其它优势地区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河北省与其相邻五省静态偏离—份额分析发现,河北省第一产业及绿色农业排名处于中间位置,在区域发展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揭示了河北省绿色农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及凸显问题,并分别从整体层面和四大区域层面提出了几点促进河北省绿色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差异化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