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甲醇催化转化制二甲醚及低碳烯烃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633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焦粗甲醇直接催化转化利用,根据粗甲醇组分特点,论文提出分别开展粗甲醇(甲醇和水)制二甲醚工艺和粗甲醇(甲醇、水、乙醇)制低碳烯烃工艺的研究工作。围绕粗甲醇(甲醇和水)制二甲醚工艺,针对γ-Al2O3催化剂在水热环境下反应活性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论文提出采用因表面低电荷密度而具有良好疏水性能的ZSM-5分子筛为改性剂,对亲水性γ-Al2O3进行复合改性;围绕粗甲醇(甲醇、水、乙醇)制低碳烯烃工艺,结合甲醇和乙醇催化裂解反应机制,针对ZSM-5分子筛催化转化过程中甲醇和乙醇转化所需反应温度不同、催化剂易积碳致使反应效率降低的问题,论文提出采用具有L(Lewis)酸性质的介孔γ-Al2O3对具有B(Br?nsted)酸性质的微孔ZSM-5分子筛进行复合改性。围绕粗甲醇(甲醇和水)制二甲醚工艺,以ZSM-5为改性剂对γ-Al2O3进行了复合改性,考察了ZSM-5/γ-Al2O3复合催化剂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评价。借助XRD、SEM、NH3-TPD、BET、TEM、Py-FTIR、XPS、XRF等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液相沉淀包覆法、水热包覆法及物理共混法等复合工艺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系统考察了ZSM-5掺量、ZSM-5硅铝比、沉淀pH值及焙烧温度等液相沉淀包覆制备因素对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相沉淀包覆化学复合方法制得的ZSM-5/γ-Al2O3复合催化剂,在以粗甲醇为原料的水热反应环境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特性和水热稳定性,甲醇转化率和DME选择性分别达91.9%和100%,DME产率比单一γ-Al2O3提高了约13%;ZSM-5分子筛部分骨架脱硅和脱铝有效降低表面酸中心强度和增大介孔比例,特殊复合相界面有效改善γ-Al2O3相表面电荷性质和形成B(Br?nsted)-L(Lewis)协同活性中心是ZSM-5/γ-Al2O3在粗甲醇的水热反应环境中催化性能和水热稳定性大幅提升的关键。围绕粗甲醇(甲醇、水、乙醇)制低碳烯烃工艺,致力于提升较低反应温度下甲醇催化裂解活性,论文率先聚焦γ-Al2O3/ZSM-5复合催化剂于350℃条件下甲醇制烯烃(MTO)反应的构效关系研究。以γ-Al2O3为改性剂对ZSM-5进行了复合改性,考察了液相沉淀包覆法、浸渍法及物理共混法等复合工艺,γ-Al2O3掺量、ZSM-5硅铝比等液相沉淀包覆制备因素对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和MTO催化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提高了甲醇于350℃条件下催化反应活性,甲醇转化率94.5%,低碳烯烃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86.7%和81.9%,烯烃产率比单一ZSM-5提高了约35.9%;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水和乙醇掺量对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催化性能的影响,最终成功制得了适宜粗甲醇(甲醇、水、乙醇)催化转化制低碳烯烃反应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及良好水热稳定性的γ-Al2O3/ZSM-5复合催化剂,在350℃条件下甲醇转化率94.6%,乙醇转化率100%,低碳烯烃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86.1%和82.3%,烯烃产率较单一ZSM-5提高了约21.1%。具有L(Lewis)酸特性介孔γ-Al2O3复合改性ZSM-5分子筛构造形成的L(Lewis)-B(Br?nsted)协同活性中心和介-微孔体系是γ-Al2O3/ZSM-5在含有甲醇、水及乙醇组成粗甲醇的水热反应环境中催化性能优异的关键。
其他文献
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延长置管时间的护理体会。认为加强对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导管维护中正确换药、正确冲管,导管使用过程密切观察及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可
液化气烷基化生产轻烃化油是一种重要的汽油组分。每生产1 t轻烃化油产生0.1 t废硫酸,废硫酸中w(H2SO4)为80%~95%,有机物(w)为3%~8%、w(H2O)为2%~8%,有机物主要是高分子烯烃、二烯
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200kt/a烟气制酸装置中,锌精矿经过109m2沸腾炉焙烧产出的焙砂经冷却和球磨后与烟尘混合,再用QPB-6.5气化喷射泵送浸出车间制液。气化喷射泵结构简单,
介绍了自动反洗表面过滤器的组成、技术特点、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及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自动反洗表面过滤器在冶炼烟气制酸系统净化工序中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球硫铁矿制酸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其产量(以S计)超过1 000 Mt,占所有形态硫制酸产量的22%。但随后便开始下滑,目前硫铁矿制酸产量占硫酸总产量不到7%。美国于1988年、巴
目的:对爱罗咳喘宁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6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止咳效果、证候积分和气道反应性,外周血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