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言语知觉模型的过程中,言语声音的表征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McClelland et al.,1986;2006;Norris et al.,1994;2000;2003;Page,& Norris,1998)。国外许多研究采用系列位置回忆任务,主要以元音为听觉材料,从而获知元音表征在言语知觉模型中的地位。为了解释言语声音在短时记忆中的表征,美国认知心理学家Crowder提出“前分类声音存储器(Precategorical Acoustic Storage,PAS)”这一概念,他认为PAS是一个存储声音,容量有限的记忆缓冲器,存储在里面的声音痕迹会被随后进入的听觉信息重写(Crowder,1969)。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PAS的存在。由于PAS存在的证据主要来自非声调语言(英语),而且是非声调语言中的元音和辅音,但是却没有来自声调语言的证据,即不能确定声调是否存在于PAS中。本研究采用系列位置回忆任务,探讨了汉语普通话中音高模式(pitch patterns)在大脑中的加工方式和表征,以获知PAS理论是否同样适用于声调语言,以及声调语言中一些重要的音高信息,比如:声调和情绪韵律(emotional prosody)是如何表征的。本文包括两个研究,研究的逻辑是:如果实验证实了声调(或情绪韵律)具有听觉近因效应和后缀效应,那么就可以证明声调(或情绪韵律)确实存储于PAS中。研究一包括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一的目的在于探讨声调是否存在听觉近因效应,以20名大学生为被试,要求被试听完一系列声调项目后,对项目进行系列口头报告,实验一的结果发现声调系列确实存在听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实验二的目的在于考察声调是否存在后缀效应,不同的20名被试参与实验,且听觉系列末尾附加了一个声音后缀,当后缀呈现完后,被试被要求对项目进行系列口头报告。考虑到韵母和声调的紧密关系,实验二中的后缀刺激设计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的项目只有声调一致、只有韵母一致、声调和韵母都一致、无任何一致性。以实验一的结果为基线水平,将实验二中的每种后缀类型结果分别与实验一的结果作比较,结果发现:在四种后缀类型条件下,声调系列都存在后缀效应。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发现声调系列存在听觉近因效应和后缀效应,这一结果支持了实验假设:声调存储于PAS中。同时,本研究在四种后缀类型条件下都观察到声调具有后缀效应,这说明了声调在短时记忆中的表征非常微弱,很容易受到相似语音的干扰,而在英语中元音似乎受到后缀的影响不大,因为前人研究发现,/ba//da//ga/和/∫a//ma//ga/不存在听觉的后缀效应(Crowder,1971;Darwin,& Baddeley,1974)。研究二的目的在于获知情绪韵律是否存储于PAS中。研究二包括实验三和实验四。实验三的目的在于探讨情绪韵律听觉系列是否具有近因效应。以20名大学生为被试,实验要求被试听完一系列带有四种不同情绪(包括高兴、悲伤、生气、疑惑)的双字词后,再进行书面回忆。结果发现,情绪韵律存在听觉近因效应。实验四的目的在于考察情绪韵律听觉系列是否存在后缀效应,20名不同的被试参与实验,其任务与实验三类似,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听觉系列的末尾附加了一个带有情绪的双字词作为后缀,被试听到这个后缀之后再进行书面回忆。后缀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情绪一致;另一种是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情绪不一致。以实验三的结果为基线水平,将实验四中两种后缀类型下的结果分别与实验三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只有当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情绪不一致时,情绪韵律才产生显著的后缀效应。而当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情绪一致时,情绪韵律没有产生显著的后缀效应,这表明后缀效应的产生取决于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关系。两个研究结果支持了汉语的声调和情绪韵律都存在于PAS中,但本研究的某些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太一致。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中,当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的项目押韵时,最后一个项目的回忆成绩会提高,押韵起到一个提供回忆线索的作用。在研究一中并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结果,这有可能说明了声调在短时记忆中加工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