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进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个社会群体如何在“第二故乡”休养生息?如何融入城市社会生活?这些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提速日益显得重要。另外,在媒介化社会,媒体如何报道这个社会群体,将会影响这个群体的自我认知以及公众对这个群体的认知。重庆作为城乡统筹建设示范区,它在推进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经验具有借鉴示范的作用,因此,系统总结重庆报业对于农民工的报道经验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课题。基于《重庆晨报》在重庆地区的重要影响力,本文抽取2009年至2013年的《重庆晨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农民工相关的新闻报道文本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重庆晨报》的农民工报道的版面、报道方式、报道态度等,以及媒体呈现的“享受恩惠者、积极上进者、违法违规者、倒霉不幸者”等农民工媒介形象。并且运农民工社会质量评价体系审视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民工报道的研究,探讨媒介该如何客观、真实地再现农民工形象,消除社会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环境,促进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改变农民工群体的自我定位,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了解国内外的学者对农民工媒介形象和农民工问题的研究阶段。第二章从收集到重庆晨报的数据入手,对媒体相关报道情况进行了描述总结。第三章则通过对关于农民工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分析《重庆晨报》所建构的农民工媒介形象,并对这些形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四章联系到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并且运农民工社会质量评价体系审视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则对《重庆晨报》关于农民工的报道进行一些反思,为媒体如何客观、真实的呈现农民工形象以及农民工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