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黔西南,地理上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盘县-兴义-望谟地区,所研究区域为北起六盘水市,西至滇黔交界、南至黔桂交界,北东以紫云断裂为界的三角形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南邻“右江造山带”,东为江南隆起带,北为四川盆地,西为三江造山带。研究区中生代构造变形具有多类型、多期次性,整体构造样式基本定型于燕山期。早燕山期,贵州省处于SEE-NWW向挤压应力场,由于紫云断裂的应力调节作用,SEE-NWW向挤压应力会因该断层运动调节而分解为顺断层走向的剪切力和近垂直断层走向的挤压应力。紫云断裂此时左行剪切兼挤压逆冲,区域挤压应力近垂直于该断裂走向的挤压分量较大,使得黔西南地区处于SW-NE向挤压应力场而形成NW向构造带;晚燕山期,贵州省处于NNE-SSW向区域挤压应力场中,此时紫云断裂右行剪切兼挤压逆冲,强大的右旋剪切分量使黔西南复杂褶皱带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而使得该构造单元处于SE-NW向挤压应力场,形成NE向构造带,近横跨叠加在早燕山期NW向构造之上。因此,研究区区域褶皱轴向和区域断层均主要呈北西和北东两个方向展布,北西向褶皱枢纽呈波状起伏,北西向断裂及褶皱被北东向断裂切割错断,总体显示北西向构造受到北东向构造的近横跨叠加改造,而宏观区域上呈现关岭-普安-兴仁-兴义-贞丰一带构造穹窿、盆地相间展布的格局。研究区镇宁-贞丰-坡脚-泥函一线(三叠系大相变带)东部中三叠统盆地深水碎屑岩和其西部台地碳酸盐岩的岩石能干差异性,助长了研究区东部构造变形的复杂性。而且研究区受滑脱作用控制明显。研究区喜山期构造运动较为强烈,导致了古近系陡倾并褶皱变形,在研究区形成了少量近南北向宏观构造,且南北向宏观断裂切割改造了北东和北西向构造,但是总体上,喜山运动并未破坏研究区燕山期定型的构造格架,现今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样式为燕山运动的产物。研究区可能并不存在大规模多层次逆冲推覆构造,所谓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实际上为黔西南“三叠系大相变带”,即中三叠统盆地深水碎屑岩(东部)和台地碳酸盐岩(西部)的“犬牙交错状”岩相相变带。由于该相变带是构造薄弱带,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会发生小规模的脆性错动,但是该相变带并未遭受严重的构造破坏。“三叠系大相变带”附近的二叠系与三叠系未见断层接触关系,总体上多为连续沉积的整合接触,不具有分来峰和构造窗的特征。相变带所呈现的构造变形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均显示总体运动方向为由东向西(北东到南西、南东向北西),并未有明显的由北西向南东大规模逆冲推覆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