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证券投资基金日益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并对我国的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随着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扩大、品种的增加,基金的投资理念和运作方式也逐渐趋于个性化,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对科学、客观地评价基金的绩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基金是否给投资者创造了价值,基金的表现是不是超越了市场,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投资者或管理者关注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只有通过对基金历史业绩的客观评价,投资者才能获得基金投资操作的准确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对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通过对基金业绩的分析,不仅可以对基金经理的努力程度和业绩水平给出具体的量化评价,还可以依此来分析所实施的投资计划是否达到或超过了投资目标,发现投资计划的不足,判断基金投资策略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总结管理成功的经验,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本文以基金业绩评价的理论为基础,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为中心,运用基金绩效评价的各种方法和模型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据此提出完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机制、提高基金经营绩效的建议。
根据这一研究思路,本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证券投资基金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最后指出了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绩效评价需要涉及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二章分析了现代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之间的关系。本章在对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效率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等进行详尽介绍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这四种理论与基金业绩评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详细地介绍了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作者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经营状况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市场一般收益水平,基金的风险管理水平,基金管理者的投资才能,基金经理的运气。由于市场一般收益水平和基金经理的运气是投资者无法把握的因素。因此,评价基金业绩的实质就是对基金管理者的投资才能和基金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本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常用的未调整风险收益评价指标,基金风险收益的成熟评价指标、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的成熟评价指标、基金绩效归属分析的成熟评价指标以及基金业绩持续性的成熟评价指标。然后结合上述四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一个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从四个方面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者的投资才能和基金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是一个成熟的并能实际应用的评价体系。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这个部分以第三章介绍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结合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并讨论了导致结果出现的原因。
本章首先选取需要分析的基金样本,然后给出了需要计算的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结合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实际情况,选取了49只开放式基金进行了绩效评价研究。具体包括对未调整风险收益、风险调整后收益、基金的择股能力与择时能力、基金绩效的归属以及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所进行的实证分析。
对基金的未调整风险收益,采用常用的累计净值增长率来分析。实证表明,有半数以上基金收益率高于市场基准组合,而只有5只基金的标准差高于市场,证明未剔除风险因素时,大部分基金表现优于市场。
风险调整收益绩效评价是通过夏普指数,詹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来进行分析的。依据风险调整收益指标的结果,我们发现:无论风险调整之前还是之后,大部分基金都能战胜市场组合,这证明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弱势有效的;另外,从三个指标的相关性来看,只有詹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的相关性比较高,而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夏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的相关性均很低,这表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在分散非系统风险方面能力还很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信息披露上法律法规不太健全,很多基金管理公司做不到信息透明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在选股时,投资多半集中于几个领域导致非系统风险分散不充分所导致的。
本文选用成熟通用的H-M和T-M模型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择股能力和基金的择时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实证表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上表现都不显著,证券选择能力稍优于市场时机选择能力。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基金管理制度以及现阶段证券投资市场的现状所导致的。我国证券投资市场成立时间不长,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二级市场不流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现状,严重影响了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与择时能力。
文中选用FAMA模型对基金绩效归属进行实证分析。实证表明:所有基金的超额回报率都大于零,说明大多数的基金在考察期内取得了超过无风险利率的收益:所有基金的风险回报都为正值,也就是说,这些基金组合由于承担了系统风险都获得了风险补偿收益;而所有基金的可分散回报为负值,说明基金经理并没有通过提高可分散性风险为代价来获得较高的回报;基金的净选择回报均为正值,证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有一定的择股能力。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持续性,我们选择横截面回归法来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的结果表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无论在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均不具有持续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生的时间不是很长,国内投资基金从业人员的投资技巧和防范风险能力偏弱,基金的管理制度限制了基金投资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影响了资金流向等原因所导致的。
第五章是对第四章实证研究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因为我国证券市场是弱势有效性的,所以政府首先应该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增强证券市场的效率。作者认为,政府需要从规范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提高金融创新,丰富投资品种,尽快完善二级流通机制和各项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使基金能够在以后稳步发展,发挥其在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引入商业化的评价机构,促进金融市场的有效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级机构,鼓励不同的独立机构构建不同的基金评价体系,以便从不同角度评价基金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建立高素质的基金管理队伍。
本文在选题以及论文的组织结构上,具有以下创新点:
(1) 在对国外成熟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 (2) 本文依据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概貌,找出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3) 以前的学者在做实证研究时,因为受到诸如样本的期间长度等时间限制,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本文选取成立三年以上的基金作为研究样本,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4) 同样因为样本的时间限制,以前的研究很少涉及基金绩效的持续性分析。本文通过横截面回归法对样本基金做的绩效持续性的实证分析也是创新之处。
另外,我们要理性的对待实证分析的结果。首先,CAPM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比如说金融市场是有效的,资本市场是不可分割的,市场信息是免费的,而这些假设条件在真实世界里是很难满足的;其次,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作者并没有一个代表市场真实情况的指数,而只是构建了一个相近的基准组合,因此,实证结果可能因为衡量基准“不准确”导致偏差。在实证分析时,如果能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投资对象的资本规模,持仓的行业分布等,将会使评估更加科学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