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的发展期,也是经济社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是生产要素视角下实现转型的关键途径,不仅解决城市内部的空间效能问题,还决定着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水平,甚至影响着国家整体的持续发展动力。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和34年的开发区发展历程,在资本、产业和空间的共同作用下,产业和城市经历了独立发展到相互融合的过程,并通过协调和融合发展形成新时期的产业发展动力——创新推动。因此,通过产业和城市功能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符合产业演进的城市功能,重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更新城市空间,是我国中心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本文深入探讨的核心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博弈论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纳尔逊法、区位商、灰色关联度分析和POI数据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从理论层面入手,梳理了产业和城市发展总体特征,建立了“资本、产业、空间”一体化分析框架,并基于此归纳出我国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历程的五个阶段和特征,从而提出我国新时代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三个主要问题。第二部分:针对以上的三方面问题从三个方面逐一进行系统研究。第一,在宏观发展动力层面进行研究。首先,归纳了产业演进和中心城市功能的互动效应机制,总结了国外两类中心城市应对产业演进的功能调整手段和策略。其次,提出了具体的城市功能量化分析手段。最后,针对我国2006-2016年31个省市的各行业产值的面板分析,总结产业间的关系,从而提出新时代我国城市功能的调整策略。第二,在中观空间效能层面进行研究。首先,总结出产业扩张对中心城市空间在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其次,分别从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流向两个方面,归纳城市空间的高效能的重组特征——产业广度流向需要城市的有序扩张,产业的深度流向需要空间的多元积累。最后,提出具体的量化分析方法和产业扩张的空间高效能策略。第三,在微观项目落位层面进行研究。首先,明确产业位移形成的存量空间,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需求和产业变革需求。其次,通过伦敦和鲁尔区典型的城市更新案例分析,总结了空间更新失去规划控制的弊端、生态修复的作用和产业颠覆变革的需求。最后,提出了现代治理体系下的物质层面规划思路和非物质层面执行策略。第三部分:选择天津市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理论研究的分层次应用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实践。第一层次,天津市产业演进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策略。在全国层面、京津冀城市群层面和天津市层面,根据天津市功能量化分析,提出产业演进中的天津市功能缺位。第二层次,天津市产业扩张和空间重组的协调发展策略。通过POI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总结出空间重组的三方面不足和改善策略。第三层次,天津市产业升级和空间更新的协调发展策略。首先对天津主要的空间更新类型进行简单的评述,并提出产业空间更新最不益于发展和升级。因此通过对多元主体产业空间更新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提出产业空间更新的六大策略。
得到七个主要结论:(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逐利性使其通过三次循环的积累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发展,然而资本在放大城市发展趋势的同时又将其推入庞氏陷阱的困局中,需要产业的发展和演进进行拯救,同时产业经济在空间中的不断聚集需要产业多元化和空间的多中心化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和灵活累积。(二)新时代下环境和社会等外部效应加剧产生两大产业特征:第一,工业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形成投资驱动增长难以为继的产业特征;第二,更多资本通过第三次循环进入科技研发和知识创新体系,形成我国的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科技行业等创新产业在中心城市爆发式发展的产业特征。(三)新时代我国城镇化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形成两大城市发展特征,第一,城市群发展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特征;第二,中心城市形成金融、科研、文化、市场等多产业功能的动力源泉,通过产业链和交通系统,向外进行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补充,形成中心城市带动整体区域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特征。(四)城市通过自身功能为产业提供的生产要素是支撑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关键。由于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从投资变成了创新,中心城市必须从供给侧,发挥综合功能的优势,基于创新需求调整城市功能,综合配置创新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同时必须从市场侧,以智慧城市的功能建设,扩大创新产业市场,促进创新动力的形成和壮大。(五)我国新时代下的产业结构中,信息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业、科研技术业和文体娱乐业等六个创新行业的比重呈较强的正相关,从而得出通过中心城市的金融功能、科研功能和文化功能,配以有效的创新产业孵化,实现创新产业的演进和产业动能的更新是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六)城市空间的两大重组动力包括基于资本第一循环对降低成本的偏好所形成的广度扩张动力,以及第二循环对投资乘数效应的偏好所形成的深度聚集动力。基于空间重组的两大动力,如果放任自流必然形成城市的空间蔓延、无序增长和大城市病,必须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功能布局调整和交通媒介三个方面共同作用,形成高效紧凑的多中心放射的外部空间扩张和多中心产业有机疏散的内部空间重组。(七)在多元治理环境下,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是城市和产业双升级落实的关键。更新项目的规划必须在整体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配置的支撑下,借由退二进三修复生态环境消除未来隐患。当下的多元主体社会环境具有法治、动态、权变特征,并广泛存在于多方的参与以及各方之间的谈判之中,因此城市更新的落实必须在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合作框架内实现,形成多元主体既各有让步又得其所愿的合作博弈。
第一部分:从理论层面入手,梳理了产业和城市发展总体特征,建立了“资本、产业、空间”一体化分析框架,并基于此归纳出我国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历程的五个阶段和特征,从而提出我国新时代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三个主要问题。第二部分:针对以上的三方面问题从三个方面逐一进行系统研究。第一,在宏观发展动力层面进行研究。首先,归纳了产业演进和中心城市功能的互动效应机制,总结了国外两类中心城市应对产业演进的功能调整手段和策略。其次,提出了具体的城市功能量化分析手段。最后,针对我国2006-2016年31个省市的各行业产值的面板分析,总结产业间的关系,从而提出新时代我国城市功能的调整策略。第二,在中观空间效能层面进行研究。首先,总结出产业扩张对中心城市空间在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其次,分别从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流向两个方面,归纳城市空间的高效能的重组特征——产业广度流向需要城市的有序扩张,产业的深度流向需要空间的多元积累。最后,提出具体的量化分析方法和产业扩张的空间高效能策略。第三,在微观项目落位层面进行研究。首先,明确产业位移形成的存量空间,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需求和产业变革需求。其次,通过伦敦和鲁尔区典型的城市更新案例分析,总结了空间更新失去规划控制的弊端、生态修复的作用和产业颠覆变革的需求。最后,提出了现代治理体系下的物质层面规划思路和非物质层面执行策略。第三部分:选择天津市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理论研究的分层次应用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实践。第一层次,天津市产业演进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策略。在全国层面、京津冀城市群层面和天津市层面,根据天津市功能量化分析,提出产业演进中的天津市功能缺位。第二层次,天津市产业扩张和空间重组的协调发展策略。通过POI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总结出空间重组的三方面不足和改善策略。第三层次,天津市产业升级和空间更新的协调发展策略。首先对天津主要的空间更新类型进行简单的评述,并提出产业空间更新最不益于发展和升级。因此通过对多元主体产业空间更新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提出产业空间更新的六大策略。
得到七个主要结论:(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逐利性使其通过三次循环的积累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发展,然而资本在放大城市发展趋势的同时又将其推入庞氏陷阱的困局中,需要产业的发展和演进进行拯救,同时产业经济在空间中的不断聚集需要产业多元化和空间的多中心化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和灵活累积。(二)新时代下环境和社会等外部效应加剧产生两大产业特征:第一,工业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形成投资驱动增长难以为继的产业特征;第二,更多资本通过第三次循环进入科技研发和知识创新体系,形成我国的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科技行业等创新产业在中心城市爆发式发展的产业特征。(三)新时代我国城镇化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形成两大城市发展特征,第一,城市群发展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特征;第二,中心城市形成金融、科研、文化、市场等多产业功能的动力源泉,通过产业链和交通系统,向外进行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补充,形成中心城市带动整体区域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特征。(四)城市通过自身功能为产业提供的生产要素是支撑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关键。由于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从投资变成了创新,中心城市必须从供给侧,发挥综合功能的优势,基于创新需求调整城市功能,综合配置创新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同时必须从市场侧,以智慧城市的功能建设,扩大创新产业市场,促进创新动力的形成和壮大。(五)我国新时代下的产业结构中,信息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业、科研技术业和文体娱乐业等六个创新行业的比重呈较强的正相关,从而得出通过中心城市的金融功能、科研功能和文化功能,配以有效的创新产业孵化,实现创新产业的演进和产业动能的更新是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六)城市空间的两大重组动力包括基于资本第一循环对降低成本的偏好所形成的广度扩张动力,以及第二循环对投资乘数效应的偏好所形成的深度聚集动力。基于空间重组的两大动力,如果放任自流必然形成城市的空间蔓延、无序增长和大城市病,必须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功能布局调整和交通媒介三个方面共同作用,形成高效紧凑的多中心放射的外部空间扩张和多中心产业有机疏散的内部空间重组。(七)在多元治理环境下,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是城市和产业双升级落实的关键。更新项目的规划必须在整体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配置的支撑下,借由退二进三修复生态环境消除未来隐患。当下的多元主体社会环境具有法治、动态、权变特征,并广泛存在于多方的参与以及各方之间的谈判之中,因此城市更新的落实必须在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合作框架内实现,形成多元主体既各有让步又得其所愿的合作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