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在羟钴胺素精制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xzx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羟钴胺素是氰钴胺素(VB12)的衍生物之一,又称VB12b,可用于治疗VB12缺乏症且有长效作用,是氰钴胺素的更新替代产品;临床上还可以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因氰钴胺素性质较稳定,通过光解制备羟钴胺素的转化率较低;若产物不及时分离,还会发生逆反应,再生成氰钴胺素。本文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的方法分离氰钴胺素和羟钴胺素,选择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优化树脂对羟钴胺素的吸附工艺,并对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测定多种树脂(CAD45、DM1180、D150、D072、D401、D101、D418、X-5和XAD-1180)对羟钴胺素和氰钴胺素的静态吸附与洗脱性能,比较不同树脂的吸附量、吸附速率、选择性和洗脱率,筛选出分离性能较好的大孔树脂——H型D150树脂。实验用H型D150树脂对羟基钴胺素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吸附和洗脱。测定了溶液浓度、pH值、温度、流速及再生因素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洗脱剂种类及洗脱剂的浓度、pH值、温度和流速对树脂洗脱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优化的吸附和洗脱工艺条件为:羟钴胺素初始浓度为1000 mg·L-1,吸附温度为室温,用每100 mL的含无水醋酸钠3.0 g的60 %的丙酮-水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温度为室温,动态吸附流速为3.00 BV·h-1,洗脱流速为0.96 BV·h-1,树脂在第二次循环使用时达到稳定状态。结果表明,该树脂对羟钴胺素具有较好的吸附和洗脱性能,动态吸附饱和吸附量为1767 mg·g-1湿树脂,最终产品羟钴胺素的相对纯度≥99 %。通过SEM和红外光谱等检测手段对未吸附羟钴胺素和吸附羟钴胺素的H型D150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表征。SEM图片显示H型D150树脂表面为极其不均匀的蜂窝状结构(多孔结构),吸附羟钴胺素后表面形成明显的突起,树脂体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膨胀。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吸附前后谱图形状非常相近,羰基的吸收峰发生红移,说明吸附前后都有氢键存在,吸附的过程可能是基于树脂功能基之间氢键的断裂和树脂功能基与羟钴胺素分子之间氢键形成。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羟钴胺素在H型D150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探讨吸附机理。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吸附的初始阶段,随着溶液中羟钴胺素初始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吸附速率增大;吸附初期的速率是由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共同控速,但以粒内扩散为主。吸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树脂对羟钴胺素的吸附很好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过程△G为负,说明吸附过程自发进行;吸附焓变△H为正值,说明此吸附为吸热过程,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体系的△S值为正,说明吸附过程是混乱度增大的过程。总之,H型D150大孔树脂可对羟钴胺素和氰钴胺素进行有效的分离,本文研究得到的分离工艺操作简便,无污染,可应用于工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概述漳州水仙的基本情况、水仙产业的现状,针对漳州水仙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本文对于作为地理思维的载体——空间意象的定义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 对于不同类型空间意象的思维模式、含义和实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于空间意象发展的讨论, 揭示了区域地
黎莉莉,资深电影演员。原名钱蓁蓁,1915年生。11岁时曾随父亲钱壮飞在光华影片公司摄制的《燕山侠隐》中饰演角色。次年入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团(后改名为明月歌舞团),不久随团赴南洋和
目的探讨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治疗组(n=15),模型建立
<正> 不知为什么,倘若我们把布努艾尔的作品比作巧克力奶油冻,它便是一种特殊的,不同一般的奶油冻,它绝不是戈麦斯太太或别的某位太太做得出来的那种一般的巧克力奶油冻,而是
五千年悠久历史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札俗。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闽台旅游合作方面具有语言相通,人缘相近,血缘相亲的优势。文章从海峡两岸旅游合作现状分析出发,描述了海峡两
本文通过对300名学生气质类型及体育选项课的调查研究,客观的指导学生在选项课开设前,在充分了解自我气质类型和运动项目特点及其健身价值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爱好,合理选择
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PSA)具有无毒、环境友好、价格适中和粘接性能好等优点而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电器等行业。目前中国民族品牌基本没有涉足该领域,最主要
目的探讨无痛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无痛超声内镜检查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全面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