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力清单制度是关于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的制度性安排,包含清权、确权、公开、实施、监督等多个环节。它既是一种制度性授权机制,也是一种权力制约机制,更是一种权力公开机制。近年来,中央政府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视为加强地方政府权力监管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希望通过体制改革向社会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因此,了解权力清单制度的演进,分析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制度的对策等相关研究迫在眉睫。权力清单制度不仅涉及权力法定和权力公开等技术性问题,还涉及到权力制约和政治体制改革等政治性问题。权力清单制度的技术性策略和政治性战略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即通过研究权力清单制度的演进发展过程,提出一种可供借鉴的制度设计策略;通过分析权力清单制度的相关理论实践文献,透视制度背后的政府行政逻辑,探讨目前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具体来说,在权力清单制度的发展演变中,至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试点阶段和推广阶段。存在两条主线:一是自下而上的地方试点经验总结提炼为国家政策法规的过程;二是自上而下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配套制度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凸显的制度问题也是根本性的:一方面是改革思路不清,存在改革渐进性和迫切性反差、稳定性和地方自主性反差、“悬浮式”改革与民众参与呼声的反差等;另一方面是操作层面存在问题,包括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行政职权定位模糊、缺乏顶层设计、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不足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权力清单制度的改进策略:构建“内+外”型双重监督机制,由地方人大肩负起帮助权力清单“落地”的职责;为制度运行提供法治保障,通过“立、改、废”等方式,对目前现存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以央地分权明晰制度的层级特色,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打造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清单上网”,推动权力清单步入“互联网+”时代;探索制度推行的复合动力,在党的领导下,结合政府与公众力量,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形式,推进制度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