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在现实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现象却普遍存在。为此,长期以来,男女不平等问题始终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始终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性别工资差异的严重程度会随着工资分布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已有的关于中国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中,对这种现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以往关于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文献中,绝大多数是关注男女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这样的分析方法虽然可以解释一部分歧视现象,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这样“以偏概全”的统计方法,使得不同工资阶层的性别歧视特点被磨灭,大量有效信息丢失。
本文数据来源于CHNS数据库中的家庭问卷。其中有关于成人工资数据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工龄、学历、行业、职业等决定工资的相关因素。文章运用分位数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989年、1997年及2006年工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上述历年的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分位数分解,着重了解各个分位数下,工资差异是由何种关键因素导致,以及近20年来,中国性别工资差异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解决我国性别工资差异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1989~2006年间男性和女性工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男女工资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其工资差异是由“特征差异”和“性别歧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从1989~2006年的纵向变化趋势来看,总体而言,性别工资差异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从历年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在不同分位数上,导致性别工资差异的因素和影响度也不同。1989年在0.4分位以下阶层中,特征差异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较大,0.4分位以上性别歧视对工资差异的影响度较大;1997年和2006年在整体分布上,性别歧视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较大;1997年与2006年的数据显示的性别歧视影响度比1989年更为普遍,说明,在现今社会性别歧视仍广泛存在。
第三,本文通过对各变量参数的估计,发现①从80年代至今,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工资的影响度逐渐减少,尤其是在低分位和极端高分位部分;高收入人群的教育回报率并不高,他们的收入之所以高很大程度是因为常数项的系数较大,这是其它一些因素(教育、经验除外)发挥作用的结果。②女性的教育回报率在1989年和1997年是高于男性的,但是2006年回报率低于男性。③无论在哪个时期,男性工作经验回报率都高于女性,但是在极端高分位(0.9、0.95),女性的经验回报率明显高于男性;且男性与女性工作经验的回报率差距从80年代到近期越来越大。④服务行业的收入对整个工资分布的影响逐渐升高,即由80年代至今,逐步由对低收入影响转为对中高收入人群有较大的影响度,可见服务行业在近20年中的发展与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为了增加女性收入,减小性别歧视在女性劳动力市场上的影响度,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转变职业角色,将有利于改善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所受到的待遇,原因在于女性的教育程度越高遭遇到工资歧视的可能性越小;②重视女性在工作中的升迁问题,提高退休年龄会提高女性的工资,特别是中低等收入女性的工资,因而也有助于解决男女工资不平等的问题。③取消市场壁垒,消除行业障碍,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公平竞争的机会;④政府需有效地监控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的不公平行为,加强对女性劳动力的法律保护,为女性创造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同时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公平和有效率的竞争环境。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每个分位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度。而分位数回归法可以突破传统回归方法只能研究平均解释变量、平均性别工资的局限,不仅可以从总体考察工资歧视问题,更能够通过全面、深入地看出各个阶段工资差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出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