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CNNIC)第36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全年共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络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很严重的问题。其中最普遍,最大危害,最难解决的是网络成瘾。截止2015年底,网瘾人数已突破1200万,其中受危害最大的青少年群体。网络成瘾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严重的还导致学习障碍、辍学和犯罪等。所以,对网络成瘾发生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通过对网络成瘾的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者们发现与物质成瘾有很多共同点,因此认为网络成瘾与物质成瘾有相似的发生机制。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没有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和物质成瘾有相同的生理机制,所以网络成瘾不能称为成瘾,而只是一种行为障碍。诱因-易感化模型认为由于致瘾信息长期刺激,脑内相关神经系统变得十分敏感,从而出现对致瘾信息的自动化优势加工。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也表明,网络成瘾者对网络信息存在优势加工,但是以往研究仅关注注意阶段,没有体现自动化特点。前注意作为注意的源头,信息加工模式是一种自动化、无意识的加工,探讨前注意阶段网络成瘾者对网络信息的自动加工优势效应,能够更好地验证“诱因-易感化”模型,也能为未来网络成瘾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视觉搜索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有两个运作模式,根据加工时间进程分为前注意视觉和注意视觉。前注意视觉系统根据某些特征大致判断目标差异,是基于特征探测的自动搜索阶段,采用平行搜索模式。有研究表明,当刺激材料为简单特征(线条、颜色、方向)时,通常采用平行搜索模式,有些复杂特征刺激(字母、数字)在一定条件下也以采用平行搜索模式。我们采用眼动视觉搜索范式,采用三个实验考察了网络成瘾者对网络信息特征的自动探测反应。实验一探究搜索图片、词语等复杂刺激时,搜索靶刺激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是否受到搜索项目的数量影响,判断被试能否采用平行搜索模式,进行视觉前注意系统的自动搜索加工。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用网络图片和网络词语做搜索材料,从低级和高级两个认知层面验证网络成瘾者对网络信息是否存在基于特征的自动搜索优势效应。 本研究表明:⑴图片和词语在快速搜索(刺激呈现时间为300ms)时,能够采用平行加工模式,对不同属性的图片和词语的区分是自动化的过程。⑵当呈现时间为300ms时,网络成瘾者对图片信息进行视觉搜索时,网络图片上的注视点显著多于非网络图片。⑶当呈现时间为300ms时,网络成瘾者对图片词语进行视觉搜索时,网络词语上的注视点显著多于非网络词语。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无论是较低层面的图片加工还是较高层面的词语加工,网络成瘾者对网络信息均表现出基于网络特自动搜索优势效应,说明在选择性注意之前,网络成瘾者对网络信息特征存在非常敏感的自动化优先加工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