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研究--基于江苏案例分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如何理解“新乡贤”的“新”?“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怎样积极的作用?如何引导“新乡贤”发挥作用?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又有何破解之道?
  结合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新乡贤的概念、分类及特征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体理论、国家-社会关系的论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思想两个方面,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做一般理论分析。接着,围绕历史逻辑、现实缘由、政策引领、个人意愿,从外部推动和内在驱动两个方面论证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依据,阐释了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和时代价值,新乡贤是基层民主的保护力、乡村法治的内生力、乡村德治的引领力。
  同时,选取三个典型案例,基本涵盖了目前江苏省内新乡贤的基本情况,包括丰县“新乡贤工作室”、宝应“金凤还巢工程”和连云港“赣榆经验”。这些案例详细描述了新乡贤是如何参与乡村治理的,政府又是如何吸引新乡贤返乡的,它们都具有政府引导产生、地域性特点和平民化趋势的共同特征。通过江苏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正负效应,为江苏今后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乃至全国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有效经验与借鉴。
  三个案例不仅在时间上呈现了江苏新乡贤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也在整体上呈现了当前江苏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从引导主体来看,新乡贤及其组织是由多元化精英组成的新的治理主体,群体在不断扩大,但是质量仍需不断培育。从引导方式来看,新乡贤组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按一定原则顺利运作,但是无法有效嵌入乡村治理的机制中;从引导成效来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仍需兼顾公共效益,营造公共精神。
  最后,对当前制约“新乡贤”发挥作用的困境及原因进行分析,新乡贤及其组织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又受到基层政府的制约,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陷入了“作用离散”困境;乡村空心化、空巢化严重,加之新乡贤的自身缺陷,使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着“人才之缺”困境;传统道德的失落、市场经济的建立冲击着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伦理观念,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也面临着“文化干涸”困境;而相关制度和乡村法治的不完善,让村民对新乡贤及其组织缺乏广泛的认同感,也让其陷入“合法性”困境。
  同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破解“作用离散”困境,必须加强基层政府的指导地位,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基础作用,引导新乡贤组织发挥自主性,处理好与基层政府、村两委会的关系,各个治理主体协同治理,形成作用合力,共同服务于乡村治理;解决“人才之缺”困境,必须要培育新时代的新乡贤群体,积极促进新乡贤“返乡”,培育年轻新乡贤,加强新乡贤的教育培训;化解“文化干涸”困境,必须重构新乡贤的“文化网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优秀民俗资源,完善乡村德育体系;加强新乡贤的“合法性”,必须赋予新乡贤合法参与身份,制定完善新乡贤相关法律,扩大新乡贤合法组织,加强新乡贤与村民的沟通。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约为1.3亿人,占比10.45%,65岁以上人口数约为9520万人,占比7.09%。按照国际标准1,中国在千禧之年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数约为1.776亿人,占比13.31%,65岁以上人口数约为1.19亿人,占比8.91%。在两次人口普查的十年之间,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研究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的规范流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全国承包耕地流转的比例都在逐年增加,但我国的农地流转还处在初级阶段,流转规模和流转比率都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农地占有的细碎化与农地的大规模经营存在冲突,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是基于口头协议,没有规范的合同标准,导致流转纠纷频发,农民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这些问题间接影响了农民进行农地流转的意愿
学位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城乡经济同时增长的背后,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问题依然严峻,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已经远低于城镇。农村的发展一直是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的焦点,“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就这一领域曾
学位
一般来说,在一国的内部,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不会是均匀分布的,各种经济活动往往集中在某些具有相对优势的地区,因此区域间往往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对于区域内部而言,其城市的规模分布通常也是不平衡的,各大中小城市林立。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空间不平衡可能是有益的或有害的。基于比较优势的存在,空间不平衡带来了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它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它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然而,如果是由没有内化外部经济而造成的
学位
麻风作为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肆虐。麻风不仅是一个医药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以麻风为主题,以珠三角地区深村麻风病康复村为核心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考察国家防治政策影响下个体生命的人生历程与麻风村落的实践过程。本文聚焦于麻风村落的生活世界:一方面是不同时代背景下村落劳作与生计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是个体身份转变后社会关系与日常生活的断裂重建。  论文由绪论、正
学位
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普及至乡村,村落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许多以农业为主的村落逐渐转型,利用互联网将商品销售至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生计模式的变化下,村落的劳作模式也发生改变。伴随着城市兴起的联欢会、广场舞等娱乐活动,演出服制造业应运而生,鲁西南孙庄村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以加工演出服为主的“中国淘宝村”。本文以鲁西南孙庄村为个案,研
学位
宗族作为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重要维度,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在村落中人数、规模占优势的大姓以其宗族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成为宗族研究的首选。但在强弱同组的村落中,大姓与小姓共同组成村落特定的生活样态,共同生成村落错综关系的诠释力,对小姓家族的忽视必然会导致对村落整体理解的偏失。  茶棚会是冀南西及桥村的一项民间信仰活动,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举办。它是由村内小姓石家组织,以石家家神为主神,几乎全村参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深刻认知和研判我国现阶段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学位
南亚与中国西部接壤,是中国贸易和发展的合作伙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地区。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和南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不断深入,南亚地缘因素对“一带一路”的影响日益凸显。马克思和恩格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以及西方学者均对地缘因素进行了深刻分析,形成了诸多地缘思想,南亚地缘因素对“一带一路”的影响和对策研究基于以上地缘思想展开。中国同南亚的交往源远流长,追溯中国和南亚交往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家群体之所以能够做出卓越的历史贡献,企业家精神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群体将在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