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病例资料,分析比较氟尿嘧啶与博来霉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病灶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瘢痕疙瘩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临床诊断为瘢痕疙瘩共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博来霉素组和氟尿嘧啶组),每组30例,博来霉素组治疗方案为复方倍他米松1ml+博来霉素1ml+利多卡因1ml;氟尿嘧啶组为复方倍他米松1ml+氟尿嘧啶1ml+利多卡因1ml。每次注射间隔4周,3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和3次治疗后1月两名医生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从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改变等方面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患者主观感受(疼痛和瘙痒)评分(0-10分),同时评估总有效率。治疗后1年进行复发率评估和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0-4分)。监测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各种不良反应。每次治疗前,3次治疗后1月对瘢痕疙瘩进行图像采集。结果:(1)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发病部位等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疗效比较:氟尿嘧啶组总有效率56.7%(17/30),博来霉素组总有效率73.3%(22/30),博来霉素组总有效率高于氟尿嘧啶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氟尿嘧啶组和博来霉素组患者治疗前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S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博来霉素组下降更为明显,但两组治疗前后VSS下降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氟尿嘧啶组和博来霉素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博来霉素组下降更为明显,但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和瘙痒评分下降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复发率比较:氟尿嘧啶组复发率41.2%(7/17);博来霉素组复发率4.5%(1/22)。博来霉素组率复发率显著低于氟尿嘧啶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后满意度比较:氟尿嘧啶组及博来霉素组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博来霉素组对治疗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氟尿嘧啶组(p<0.01)。(7)不良反应比较:博来霉素组和氟尿嘧啶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治疗期间月经紊乱,最后一次治疗1月后月经恢复正常。博来霉素组注射疼痛、色素沉着的发生率高于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组结痂、溃疡的发生率高于博来霉素组,但两组之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博来霉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病灶内注射是目前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种效果显著的非手术治疗方法。(2)博来霉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病灶内注射疗效不亚于5-氟尿嘧啶联合复方倍他米松,且复发率明显降低。(3)博来霉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病灶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操作简便,治疗费用较低,安全性较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便于各级医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