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鲁滨孙漂流记》在晚清的中译,主要聚焦于三个译本,把三个译本放在一起,考察几个译者在面对同一个翻译对象时,有着怎样共同的洞见和不见,以及他们又是如何选择并分别处理的。从而试图回答是什么样的共同的原因驱动译者选择、翻译《鲁滨孙漂流记》;这些翻译本身又如何与晚清时代的语境呼应;同一时期的中译如何在译本中达成了无意识地“共谋”;晚清时期的中译是如何来共同开启、参与并奠定了《鲁滨孙漂流记》在中国经典化进程。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向度各自抓取了与《鲁滨孙漂流记》相关度最高的一个现象作为研究的聚焦点:一个是《鲁滨孙漂流记》在晚清被作为“冒险小说”的典范被翻译和接受;一个是它从“五四”时期逐渐被编选进各种类型的儿童文学丛书,在今天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被作为儿童文学被阅读和接受。“冒险小说”和“儿童文学”是本文进入晚清时期《鲁滨孙漂流记》中译的切入点,从中去探寻晚清时期的翻译文学和译者翻译这一活动本身与中国近代启蒙之间的关系。
本文引言交代研究缘起,提出问题并廓清相关概念,交代本文主要的研究材料和方法。全文共三章,第一章交代原本和各译本的文本情况,比如翻译渠道,包括什么杂志(其办刊宗旨)、何种形式(是否是连载、节译、章回体),译者的语言策略等。但单独全面地描述每一个中译的特点并非本文的重点,且在后文将要有重点地谈到各个译本的文本特征,因此本章对译本的介绍相对基础和概括。
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以“冒险小说”和“儿童文学”为关注点将几个译本并置,在处理材料上是对第一章的延续、补充和有方向的深入细读。研究时将译本和翻译活动放入晚清的近代启蒙大语境,考察梳理“冒险精神”和“儿童观”与晚清近代启蒙思想的联系,揭示出中译和译者既身处时代语境中受其影响,但同时也在参与塑造着那个时代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