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是组织的生命。任何组织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组织功能在发展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组织的质量在发展中不断得到提高和成熟。因此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是提高组织的实力并增强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都一样,其发展也遵循这样的规律。政府的生命力就在于向公众提供的社会服务作用。政府发展成熟体现在政府管理质量的持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0世纪后期,西方各国相继步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大工业时代形成的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许多国家面临着僵化的官僚体制所带来的财政、管理与信任危机。为了解决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弊端,使陷于困境的行政活动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以“用企业精神重塑政府”为价值取向的行政改革的浪潮,包括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在内的各种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被引入了全球公共管理范畴内。在全球互动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当前中国即将进行的新一轮行政改革不可能不受到这一潮流的影响,而且,中国政府还面临着加大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社会公共服务,提高执政能力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引进政府的可行性以及对完善政府管理的作用进行分析和介绍,并结合中国国情探讨其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首先在企业管理中生存并得到发展的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源、主要内容和涵盖的核心管理思想,笔者认为,在越演越烈的质量管理运动的启示下,公共管理改革可以,而且应该借鉴企业质量管理原理,实现公共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第二章主要分析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在各国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兴起的社会动因。笔者认为,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是当前西方新公共管理模式在政府管理中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化的推动、政府面临的困境、“企业再造”的示范效应和技术变革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解决中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管理、解决政府行为随意性等症结的良药。
第三章以上海市徐汇区正在进行的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例,介绍了推进过程、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具体实践证明了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政府进行的流程再造、资源整合、绩效评估、持续完善等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
第四章探讨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管理之间的共性,两者在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目标设定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并论述了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在政府中采用的可行性和对完善政府管理的作用。笔者认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组成了现代社会的两大组织,具有一般组织管理的共性,因而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在两者的领域中都具有适用性,都具有持续完善组织管理质量和功能的作用。
第五章主要分析中西方行政改革环境的异同,提出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和注意问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背后的新公共管理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发展阶段和改革问题的差异,中国行政改革应在强化理性官僚制的基础上,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做到两者兼容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