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物质繁荣,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却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2014年,中美双方发布了《中美气候联合声明》,中国政府表示到2030年,中国将把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占比提高到20%;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这些减排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但是同时也对我国的碳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省作为国家首批低碳示范省份之一,研究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我国经济低碳化转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在内容上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理论进行了梳理,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理论框架,之后对广东省1995-2013年来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建立STIRPAT模型的扩展模型,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广东省碳排放的影响情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13年,人口规模是广东省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非农业人口数占比(人口城市化率)的影响最小。人口规模、人均GDP、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有正向效应,城市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有负向效应,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很小且不显著。最后,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省碳减排的政策建议:第一、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第二、提高群众节能意识,倡导消费结构低碳化。第三、发展绿色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四、充分考虑各地级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减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