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一个公司的股票,如果在不同的市场上交易,其价格发现效率可能存在差异。本文采用多种研究价格发现的方法对同时在我国A股和B股市场交易的股票的价格发现效率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影响价格发现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A、B股市场间的引导关系有所增强,且总体来讲,A、B股市场有紧密的信息联系。此外,对A、B股进行协整检验的结论证实了在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前,A股与B股市场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现象;在B股市场开放后,这种“市场分割”程度有所减弱。然后,对通过协整检验的样本进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研究发现,在B股市场开放后,更多样本公司的B股价格会对偏离进行调整。通过比较A、B股市场调整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发现B股市场对A、B股价格差异的调整幅度大于A股市场。其次,利用四种模型(共同因子贡献法、信息份额模型、MIS和Kasa模型)分别对A、B股的价格发现贡献进行定量研究。在B股市场开放前后,四种方法均得出A股市场处于信息主导地位的结论。然而,四种模型关于A股(B股)对价格发现贡献的动态变化的结论不一致:共同因子贡献法、信息份额方法和Kasa模型得到的结论是随着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的开放,A股市场对价格发现的贡献有所降低;而MIS模型得到与之相反的结论,即随着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的开放,A股市场对价格发现的贡献有所上升。最后,利用多元横截面回归分析模型来分析究竟哪些因素影响A、B股市场的价格发现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发行时间长度是影响A、B股价格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相对系统风险只与B股开放前A股(B股)的价格发现贡献有统计上显著的关系;交易量比例、相对换手率与开放后的A股(B股)的价格发现贡献有着显著影响。不论B股开放前后,样本公司的非流通股比例与行业虚拟变量均无显著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