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模拟沈阳地区UV-B辐射增强,设置3个UV-B辐射强度梯度:处理1(相当于增加1.21KJ/m2UV-B辐射,沈阳地区臭氧衰减5%),处理2(相当于增加2.34KJ/m2UV-B辐射,臭氧衰减10%),处理3(相当增加4.25KJ/m2UV-B辐射,臭氧衰减15%)。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照射三代粘虫,研究不同辐射强度下其生长发育情况的差异性;不同辐射强度下粘虫体内三种保护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一、UV-B辐射增强对粘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各个生物学特征值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强度的UV-B辐射均能够刺激粘虫产卵,伴随着世代的递增,产卵量有上升趋势。其中处理2对粘虫的单雌产卵量的刺激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达到了对照的两倍以上,因此处理2是粘虫感受最敏感的辐射强度。各个处理均能降低粘虫的雌雄性比,表明UV-B辐射能影响粘虫的性别分化,其中处理2表现明显差异。不同强度的UV-B辐射均降低粘虫的孵化率,但各个处理与世代之间无明显规律性。
二、UV-B辐射增强对粘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粘虫不同龄期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OD活性与虫龄呈负相关,随着虫龄的增大,SOD的活性逐渐下降,经过UV-B辐射处理后,幼虫的SOD活性高于未经UV-B辐射处理的正常虫体,其中处理2与对照表现差异显著。粘虫体内的CAT活性与虫龄呈正相关,随着虫龄的增大,CAT的活性逐渐上升。经过UV-B辐射处理后,幼虫的CAT活性高于未经过UV-B辐射处理的正常虫体,粘虫体内的POD活性的变化呈中间高,两边低,其中四龄虫体活性高于其他龄期幼虫。经过DPS软件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经过UV-B辐射处理后,幼虫的POD活性低于未经过UV-B辐射处理的正常虫体。
三种辐射强度的UV-B对粘虫体内的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表明,SOD活性随着世代的递增,基本呈现出第一代与第三代均低于第二代,其中处理1对五龄粘虫幼虫的SOD活性变化呈第一代与第三代均高于第二代的趋势。随着世代的递增,粘虫的CAT相对活性提高,POD相对活性与世代变化无明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