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抗生素因其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危害,在我国养殖饲料中已被全面禁用,迫切需要筛选并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来替代抗生素。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成分,是开发替抗添加剂的重要天然原材料。本试验以海南主养淡水品种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新兴品种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地胆草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添加到饲料中对水产动物的作用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地胆草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使用纸片扩散法测量抑菌圈直径、使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监测96h内不同浓度地胆草提取物对各病原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胆草提取物对各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副溶血弧菌(V.parahemolytic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结果表明地胆草提取物对七种病原菌均具有体外抗菌活性,在饲料替抗添加剂方面具有良好开发潜力。2.饲料中添加地胆草提取物对罗非鱼的影响将800尾初始体重为(1.34±0.09)g的罗非鱼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E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添加地胆草提取物1 g/kg(E1组)、3 g/kg(E2组)、5 g/kg(E3组)和7 g/kg(E4组),养殖试验为期10周。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罗非鱼存活率(SR)均高于对照组,其中E1组SR为100.00%。与对照组相比,E1组和E2组罗非鱼终末体重(F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各试验组罗非鱼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均显著降低。E1组罗非鱼背肌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罗非鱼血浆、肝脏、脾脏和头肾中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溶菌酶(LZM)活力等免疫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脾脏和头肾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趋化因子3(CCL-3)等功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无乳链球菌攻毒后,各试验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E1组罗非鱼存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5.56%。各试验组罗非鱼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提高、物种组成改变,E1组中与糖脂代谢相关的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丰度大幅提升。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各项指标,建议罗非鱼饲料中地胆草提取物的最适添加浓度为1 g/kg,可改善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功能及对无乳链球菌抵抗力,改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具有预防脂肪肝的作用。3.饲料中添加地胆草提取物对红螯螯虾的影响将720尾初始体重为(0.67±0.02)g的红螯螯虾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D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添加地胆草提取物0.5 g/kg(D1组)、1g/kg(D2组)、3 g/kg(D3组)、5 g/kg(D4组)和7 g/kg(D5组),养殖试验为期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SR、FW、FL、WGR和SGR均有提高,HSI均有降低。D1组、D2组和D3组红螯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红螯螯虾肝胰腺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红螯螯虾血浆和肝胰腺中免疫相关生理生化指标(ACP、AKP、SOD、CAT和GSH-Px活力及T-AOC与MDA含量)及肝胰腺中脂肪酸去饱和酶6(FAD6)、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GSH-Px、SOD、硫氧还蛋白1(Trx1)、C型溶菌酶(C-LZM)和抗脂多糖因子(ALF)等功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各试验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D2组的红螯螯虾存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3.34%。各试验组红螯螯虾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提高、物种组成改变,各试验组红螯螯虾肠道弧菌属丰度均有降低。各试验组红螯螯虾肝胰腺组织结构无损伤,肝小管排列更为紧密整齐并增加R细胞和F细胞数量;各试验组红螯螯虾肠道组织结构无损伤,黏膜厚度增加,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更为致密。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各项指标并考虑生产成本,建议红螯螯虾饲料中地胆草提取物的最适添加浓度范围为0.5~1 g/kg,可改善生长性能,降低脂肪含量,增强免疫功能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改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肠道有害菌的定植,改善肝胰腺和肠道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