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策略是帮助说话者保持会话顺利进行并达到交际目的的技巧。医患互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往关于会话策略和医患会话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多角度的关注。然而,较少有研究关注过中国乡村医生与患者的对话以及中国乡村医生与患者交流时采用的会话策略。本研究焦距三个研究问题:1.中国乡村医生与患者交流时采用了哪些会话策略?2.这些会话策略对患者具有怎样的社会心理效应?3.对医生来说,每种会话策略的适用性如何?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了真实的乡医与患者的对话,然后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并辅以基本的定量分析,探究了中国乡村医生与患者的会话策略。笔者收集了10位年龄在35-45岁的中国乡村医生与217名患者的217段完整对话。总时长为6小时58分30秒。数据全部转写并做认真分析。笔者挑出了语料中乡村医生所采取的全部会话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整理。研究发现,中国乡村医生采用了12种会话策略来帮助患者更加配合诊断、更加积极治疗。这些会话策略是问候、询问、诊断中指导、展示数据、断言、诊断后指导、解释、比较、安慰、赞扬、警告和亲属称呼。其中,诊断中指导又分为直接指导和请求式指导两种。诊断后指导分为简单指导、否定式指导和商讨式指导三种。解释分为以医学知识解释、以政府政策解释、以病人行为解释和以俚语解释四种。比较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而横向比较又分为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每一种会话策略都在社会心理语用学的视角下加以阐释。这是一个相对新颖并正在发展的理论视角,而礼貌原则是社会心理语用学的理论之一,也作为本文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不同的会话策略遵循或违背了礼貌原则的不同准则,对患者具有不同的社会心理效应,帮助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更加配合,对治疗更加积极主动。不同的会话策略应基于话题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会话策略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合作使用的。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为卫生专业人员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更好地帮助患者提供了新的启示。其次,本研究从社会心理语用学的角度阐释了中国乡村医生的12种会话策略的运用和效应,丰富了这一新兴理论用于话语分析的语料及实际应用。再次,运用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和社会比较理论对会话策略进行解读,提升了社会心理语用学的理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