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家的高犯罪率和多样化的犯罪手段,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民营企业所创造的财富也逐渐成为了我国GDP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率却居高不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现象也愈发突出,其中让人无法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日益凸显的制度洼地效应。部分民营企业(家)为了获取更为公平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反应过剩的夹缝中求生存,不得不以犯罪的形式寻求新出路;另一部分民营企业(家)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采用非法手段,将行贿行为视为自身发展的规则和企业发展所消耗的必然成本,最终锒铛入狱。而寻租行为的普遍存在,使得每一次民营企业(家)因各种原因落马,都意味着大量官员因腐败被查处。成批的官商勾结、蛇鼠一窝,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破坏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在现如今这个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土地、银行等金融垄断仍旧有待解决的过渡时期,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重重阻碍也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身为我国经济发展环节中必不可少的民营企业(家)如此热衷于贿赂犯罪,既有制度洼地效应带来的外部崩塌的原因,也有企业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对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研究,究其根源还是为了预防犯罪,为民营企业(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制度洼地所带来的市场地位不平等、权力滥用等原因,民营企业(家)的贿赂犯罪数量激增。要治理民营企业(家)的贿赂犯罪,既要考虑其外部的缺陷(制度缺陷、权力滥用等),也要改善其内部困境(法律意识、职业素质等),创造公平平等的市场环境。尽管民营企业的贿赂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但是现骨干的关注点通常落在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和生活轨迹之上,对民营企业(家)犯罪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基于外部的不平等挤压而越发强烈的贿赂犯罪。文章以对近些年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犯罪的统计作为出发点,先从数据中统计并总结发现中国民营企业贿赂犯罪的基本特征,由此来引发对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频发的原因的思考。同时,以民营企业贿赂犯罪被害人学为视角,对其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特别关注该类犯罪中的特殊情况,发现资本垄断和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对民营企业而言犹如拦路猛虎,亟待完善。在结合了相关分析后,得出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根本原因既来源于其所面临的制度洼地效应,包括社会制度、刑事政策等因素,也受制于企业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等外部条件。最后,结合民营企业贿赂犯罪的原因和出现的特殊状况,分别从其个体治理政策(即其企业和企业家本身)和外部治理政策(即市场和制度等因素)两个方面,提出治理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对策--即既要提升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又要填平外部洼地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