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中的资源包括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两部分。前者可理解为某种具体的服务内容(如视频,语音,网页等),后者常用来描述在用户获取服务的过程中网络所能提供的传输条件(如带宽,时延,抖动等)。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数据资源的容量变得越来越庞大,新型的获取方式也层出不穷。用户对于网络资源的要求逐步提高。由于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的出现使得用户在接入互联网时有了更多的选择。终端设备能够为每个网络接口分配独立的地址,从而实现网络层的多家乡。但传统的传输协议只支持在收发两端建立一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很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难看出日益复杂的数据资源和日趋紧张的网络资源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合理的进行资源统筹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的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主要内容包括:(1)在归纳现有传输协议的前提下,给出了资源统筹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一种多路径传输吞吐量的建模方法。建模过程分析了将单路径传输协议扩展到多路径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了路径丢包率、往返传输时间和拥塞窗口的变化规律。同时给出了一种优化算法用于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这部分内容为研究资源统筹提供了理论基础。(2)分析了接收缓存阻塞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多路径环境下接收缓存阻塞问题的建模方法。由于在网络中进行信息交互时可能发生丢包,数据包未必能按序到达接收端。当使用多路径进行传输时,路径的性能参数不同也可能导致从不同路径发送的数据包到达接收端时发生乱序。而乱序问题是导致接收缓存阻塞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内容从实际情况出发为研究资源统筹提出了潜在的问题。(3)提出一种多路径环境下网络单向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并给出基于该方法的三个具体应用:重传机制设计、带宽估计和共享瓶颈带宽检测。在传统客户端和服务器模式下,这三个应用可以分别用于缓解接收缓存阻塞、设计合理的数据包发送机制,保证TCP友好性。这部分内容考虑了多路径中网络单向性能参数的重要性,为资源统筹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案。(4)在一种多路径传输协议中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实现了单向时延的比较。通过分析丢包类型与路径当时所属的状态,设计了基于时延的数据包重传机制。为了增强重传机制应对路径故障的能力,引入了路径的潜在失败状态。仿真结果显示两种实现方法都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性,同时该重传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接收缓存阻塞的问题。(5)编写程序测试了互联网中不同路径的前向和后向时延差,同时结合一体化网络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连接标识动态解析映射的方法。当终端具备多种接入方式时,如果能够获得多条路径上网络单向时延差的具体数值,将对设计适用于资源统筹的传输协议非常有益,同时也为测量实际网络中其他单向性能参数提供了基础。这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将已取得的结论应用到新一代网络设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