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道路上的车流密度也随之提高,据统计,200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1608.91万增加到5099.61万量,增长了将近2.2倍,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高达2.9亿辆,汽车保有量如此惊人的增长速度使得由交通噪声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邯郸市曹前线临漳段为实例,对噪声的特征、来源、污染规律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根据客观等声级线,以及客观与主观的模糊集综合评价,同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对曹前线噪声贡献最大的是大型车,其车流量与道路交通噪声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小型车。对敏感点噪声进行分析得出,各敏感点噪声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道路噪声与各敏感点噪声值相关系数都很高,这主要是由于各敏感点均设置在临路第一排房屋前,由于临路交通量大,故受车辆噪声影响较大。(2)随着监测点与道路中心点距离的增加道路交通噪声与监测点噪声的相关性逐渐降低,且道路交通噪声随距离的传播符合线声源的传播规律,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噪声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40m之内噪声值降低最明显。(3)应用等声级线图对噪声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路段附近村庄距离公路较近,第一排房屋受该路段交通噪声影响最显著;由于第一排门市店铺对噪声的隔挡作用,自第二排起远离公路一侧的住户受交通噪声影响逐渐减少。(4)通过从水平、垂直两个方面对研究路段进行了结合主、客观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噪声对A7称勾镇的影响最严重,影响程度由第III级中度影响趋向于第IV级较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噪声对不同距离监测点的模糊评价结果均属于第I级无影响趋向于第II级轻度影响,且随着距离的增加,隶属于第I级无影响的隶属度逐渐增加,而隶属于第IV级较严重影响和第V级重度影响的隶属度逐渐降低。(5)等声级线图法和模糊综合评价两种方法对比得出,两种分析方法所得评价结果基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说明噪声对人们产生的实际影响与人们主观感受到的影响结果相对一致,但加入了主观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更准确、更全面的的体现出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