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沙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tou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洲外围的半固定植被,对减少风沙危害,保护绿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固沙植被恢复重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另外,对人工固沙林长时间段的试验结果缺乏研究总结,是试验结论不太可靠的重要原因。 种群格局分析是研究群落结构、种群间相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植被恢复重建进行植物种选择及植物种配置的基础研究内容之一。Robertson et al(1988)研究发现:在荒漠植被中,草本植物与灌木植物共同决定着群落中种群个体的分布格局,但国内荒漠植被格局研究中,还未见灌木草本多种群混合格局研究的报道。 种群格局研究方法以单种群研究居多。由于多种群多规模研究的复杂性,过去研究多局限于多种群单规模或单种群多规模的研究。Ver Hoef & Glenn-Lewin(1989)在Noy-Meir & Anderson(1971)多规模排序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正后,能有效地鉴别出多种群及其相应的空间格局规模,是国际上研究多种群多规模格局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但在国内植被格局研究中,应用的还较少,未见相关报道。 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黄灌区和井灌区绿洲外围天然半固定沙冬青群落、白刺群落、油蒿群落以及人工固沙植被(或人工干扰演替植被,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营造的人工固沙林,现位于黄灌区绿洲林网内侧)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小样方组成的样带法,对不同群落所有植物种同时进行取样。由于研究的是灌木加草本的多种群混合格局,样方大小的选择以照顾草本为主,通过加长样带的长度,来满足灌木格局的需求。运用Ver Hoef & Glenn-Lewin(1989)修正的多规模排序法和Dale & Zbigniewicz(1995)提出的格局强度、格局一致性指标、不同植物种对植被格局的贡献率以及Noy-Meir等(1971)移动的样方加权平均值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灌溉模式绿洲外围半固定植被的多种群多规模格局特点、植被与覆沙厚度关系以及人工固沙林经过二十多年的半自然演替后植被的结构特征及分布格局。本研究旨在为两种灌溉模式绿洲外围固沙植被恢复重建进行植物种选择、植物种配置及种群、群落结构调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 黄灌区与井灌区绿洲外围两个半固定沙冬青群落基本以多种群共同控制的灌木格局为主,草本植物在格局中的贡献率较低。黄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以油蒿与沙冬青控制的灌木格局为主,还出现沙冬青、白刺、油蒿与籽蒿多种群控制的灌木格局。而井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格局的控制种仅以白刺与沙冬青为主。与井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相比,黄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以较小的格局规模为主,并且整体格局强度相对较大,格局一致性相对较低。 (2) 黄灌区和井灌区绿洲外围半固定白刺群落格局基本为白刺单种群控制的灌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探讨穴位埋线减肥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健脾祛湿推拿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穴位埋线。观察
通过生态退化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影响研究,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沙米荒地、白沙蒿、柠条、沙冬青、人工乔木林+
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物种分布模型是预测物种潜在分布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分布;借助模型启发式搜索
<正>77邮政总局关于开国纪念邮票更改面值及发行日期致上海供应分处的函发文单位:邮政总局发文号:供字第125/325号文件类别:函发文日期:1950年5月8日收文单位:邮政总局上海供
期刊
4.0课堂是以学生的精神意愿为核心,以"超市化"活动单为研究载体,以特殊观、特长观、特色观为特征的"个生命观"课堂,反映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轨的多元课程走向。4.0课堂倡导
有机氯农药曾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但由于其高毒性和持久性,从1973年开始陆续被发达国家禁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也开始了停止生产和使用。虽然经过20多年的自然
目的了解吉林市医学院校学生肌肉含量和身体素质状况。方法共调查1285名大学生,其中男生276名,女生1008名。采用欧姆龙身体脂肪测量器HBF-701型,测定全身、躯干、上肢和下肢
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数使用堆浸及少量池浸工艺对山体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这一问题,在福建某稀土矿推广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原地浸矿新工艺,通过推广新工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