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县王营子乡贾杖子金矿普查》项目为依托,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分析研究以金为主攻矿种,以次火山热液型金矿、斑岩型金矿为主攻目标,研究含金矿体的成因与地球物理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总结相关规律,提出对实践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经验计算方法。工作区金矿化体的分布主要与次火山岩的分布密切相关,而次火山热液活动又与次火山岩的侵入及火山活动的强弱有直接的联系;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北东向构造,因为普查区内的物化探异常、矿化体及与矿化体的形成有成因联系的次火山岩,总是沿着北北东向构造带(贾杖子-孙家东沟)展布,矿化体亦存在于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因此,普查区金矿化的形成,主要与北北东向构造以及次火山岩的侵位携带上来的含矿热液有关,金矿化的强弱取决于含矿热液的赋矿程度、量的大小及其活动强度。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形成的同时,常形成以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组成的蚀变组合,最明显的可见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以及后来次生变化的褐铁矿化,这也是普查区金矿化的重要标志。成矿类型应为陆相次火山热液型。本文在充分利用项目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根据区内岩(矿)石的物性差异,结合该地区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使用高密度磁法、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几种方法进行勘探。用物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方法圈定地层及岩体,成矿有利部位,优选和缩小找矿靶区,对区内断裂构造格架的进行宏观划分,圈定区内金属硫化物的富集地段,为寻找Au、Ag等多金属硫化物矿(体)床提供物探信息;以激电测深方法查明引起极化率异常的地质体的埋深和产状特征,也给下部坑道及钻探深部的验证提供出了有利的物探依据。通过分析普查区的地球物理、地质信息,并进行严密的综合研究,发现并圈定了测区诸多条异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