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ET-CT实现了功能成像和解剖显像同机融合,可精确提供靶器官的功能和解剖双重信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之一,尤其在肿瘤分期、疗效评估、良恶性鉴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PET-CT检查流程中,受检者因注射放射性示踪剂会对其本人及其接触者产生辐射危害。18F-FDG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正电子示踪剂,在PET-CT显像中食管癌患者占很大比例,目前对该类患者及相关人群所受的辐射剂量研究尚未见诸报道。本研究追踪食管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过程,对食管癌患者及相关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进行估算与评价,以期为临床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收集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行18F-FDG PET-CT显像的食管癌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23~81岁,平均(54.7±14.3)岁。入组标准为经病理确诊且PET-CT显像无转移患者,排除标准为无病理诊断或PET-CT显像有转移患者。100例PET-CT全身显像食管癌患者,利用剂量长度乘积值估算受检者CT扫描所致辐射有效剂量(ED),依据ICRP出版物推荐方法估算受检者18F-FDG所致辐射ED;检测相关人员在不同防护策略下初始剂量当量率(IDR),估算相关人群所受辐射剂量(RD)。
本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ED为(15.24~26.94)mSv,平均值(20.87±2.06)mSv。在不同防护策略下,全程陪同家属、同病房病友及同病房其他家属每接触1例显像患者RD分别为(26.96~183.30)μSv、(11.27~45.39)μSv、(5.66~17.84)μSv。基于现有防护策略按每年4500例受检患者,分装护士手部与体部年受照剂量分别为8.96mSv和0.81mSv;注射护士手部与体部年受照剂量分别为13.46mSv和0.63mSv;技师体部年受照剂量0.9mSv。
本论文对食管癌患者行PET-CT检查流程中相关人员在不同防护策略下受照剂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中相关人员的辐射剂量计算与防护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收集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行18F-FDG PET-CT显像的食管癌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23~81岁,平均(54.7±14.3)岁。入组标准为经病理确诊且PET-CT显像无转移患者,排除标准为无病理诊断或PET-CT显像有转移患者。100例PET-CT全身显像食管癌患者,利用剂量长度乘积值估算受检者CT扫描所致辐射有效剂量(ED),依据ICRP出版物推荐方法估算受检者18F-FDG所致辐射ED;检测相关人员在不同防护策略下初始剂量当量率(IDR),估算相关人群所受辐射剂量(RD)。
本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ED为(15.24~26.94)mSv,平均值(20.87±2.06)mSv。在不同防护策略下,全程陪同家属、同病房病友及同病房其他家属每接触1例显像患者RD分别为(26.96~183.30)μSv、(11.27~45.39)μSv、(5.66~17.84)μSv。基于现有防护策略按每年4500例受检患者,分装护士手部与体部年受照剂量分别为8.96mSv和0.81mSv;注射护士手部与体部年受照剂量分别为13.46mSv和0.63mSv;技师体部年受照剂量0.9mSv。
本论文对食管癌患者行PET-CT检查流程中相关人员在不同防护策略下受照剂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中相关人员的辐射剂量计算与防护优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