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isn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肥胖症的病因、症状和中医状态的分布规律,探索肥胖症的症状和中医状态的系统分类方法,及针对病因、中医状态的干预方案。结果可为肥胖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状态辨识及并发代谢综合征的防控与中药干预提供借鉴。通过对肥胖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在生活习惯上的改变,降低肥胖症的发病率,对肥胖症的中医状态分类和中药干预方案结果,可为该病临床中药干预提供借鉴。方法1.文献研究法(1)病因文献搜集与整理:检索古籍数据库、现代期刊与博硕论文数据库、超星图书数据库,系统整理分析肥胖症的病因。(2)证候标准文献搜集: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3月期间关于肥胖症中医状态辨识相关文献,包括期刊、博士硕士论文、会议、报纸、专利等文献。然后,逐条查阅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中引用的肥胖症中医证候标准(包括引用标准和自拟标准),提取证候标准的参考文献信息。依据证候标准来源信息,从知网、维普、万方、超星图书等文献数据库,以及学校馆藏图书等获取肥胖症中医证候标准文本,并按照格式录入为word文档,进行校勘,形成本次研究的证候标准文本。(3)中药干预文本搜集:从上述期刊和博硕论文文献中,筛选有中药干预的文献,并摘录其中的中药干预方案文本。2.数据库方法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平台Microsoft Access2010进行管理,将文献来源、证候、中药干预等文本等按照格式输入数据库,构建证候标准来源数据表、证候标准数据表、中药干预数据表。证候病例数录入:从文献中摘录证候对应的病例数,并录入数据库。3.文本挖掘与数据分析法(1)证候术语规范:原始证候术语以《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证候名称为依据进行证候术语规范,标准中没有的证候则根据证候命名原则自拟证候名称。(2)文本分词与术语规范:对症状、中药、证候等文本进行人工切词标记,利用SAS9.4软件编程提取症状、中药、单证(由证候名称分解而来)等术语,并输出到Access数据库中进行规范,构建症状、中药和单证的术语同义词表,以规范术语名称。(3)术语分类:对规范后的术语进行系统分类,症状参照国际基层医疗分类(ICPC)体系进行二级分类,并编写ICPC代码;中药参照《中药学》教材的功效分类方法进行二级分类;单证按照病位、病性(包括虚实、寒热)和病理因素进行系统分类。(4)文本频数统计:按照术语分类统计症状、证候、单证和中药术语的频数,及占比。(5)证候、单证的病例数统计:采用SQL查询语句统计规范证候、单证的病例频数及百分比。(6)中医状态与中药干预的关联关系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肥胖症不同中医状态(病位、病性与病理因素)与中药的关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计算频数、置信度、反向置信度和平均置信度,保留平均置信度大于40%的关联关系。以上文本分词、术语提取、统计分析均在SAS9.4平台上进行。结果1、病因研究结果:肥胖症主要病因为由于素体痰湿、气虚或阳虚,或饮食失节,好静恶动,七情所伤等,致脾胃受损,水湿运化失司、津液温煦受阻,积聚化湿为痰,膏脂痰浊内蕴。2、肥胖症中医症状分析结果:(1)按ICPC分类分析统计结果:一般及非特异的(全身性虚弱/疲倦(339)、其他全身性症状/主诉(191))、消化系统((大便/排便的改变(126)、口/舌/唇的症状/主诉(183)、消化系统的其他症状/主诉(316))、神经系统(眩晕/头晕(119))、内分泌,代谢和营养的(肥胖(256))、泌尿系统(尿的其他症状/主诉(127))。(2)症状统计分析结果:形体肥胖(215),头晕(72),神疲乏力(疲乏(51)、嗜睡(48)、乏力(44)、神疲(44)、倦怠(32)、无力(31)、肢体困重(72)),口干(66),腹胀(43),大便多见便秘(65)、便溏(78),女性可见月经不调(45)甚或闭经(28),男性可见阳痿(23)。3、舌象、脉象的统计结果(1)肥胖症脉象频数统计(仅列出百分比>5的脉象):脉细(45.72)、脉滑(30.68)、脉弦(30.68)、脉沉(25.37)、脉数(23.6)。(2)肥胖症舌象频数统计(仅列出百分比>5的舌象):舌苔白(37.76)舌苔腻(30.38)、舌苔薄(27.73)、舌苔黄(15.34)、舌苔滑(9.73)、舌质淡(25.96)、舌质红(19.17)、舌质淡红(6.49)、舌质暗红(5.01)、舌体胖(17.7)、舌边有齿痕(12.68)。4、肥胖症中医状态系统分类与中药干预分析结果(1)肥胖症中医证候引用结果1)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引用文献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脾虚湿阻证(14,41.18)、脾肾阳虚证(9,26.47)、气滞血瘀证(8,23.53)、脾胃湿热证(4,11.76)。单证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脾虚(24,70.59)、痰湿(20,58.82)、脾阳虚(9,26.47)、肾阳虚(9,26.47)、血瘀(8,23.53)、肝气郁(6,17.65)2)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病例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病例数分布(括号内为病例数,百分比):脾虚湿阻证(471,27.72)、脾胃湿热证(288,16.95)、脾肾阳虚证(159,9.36)、肝气郁结证(141,8.3)、气滞血瘀证(114,6.71)、脾肾两虚证(110,6.47)单证病例数分布(括号内为病例数,百分比):脾虚(815,47.97)、痰湿(650,38.26)、肝气郁(258,15.19)、湿热(186,10.95)、脾阳虚(159,9.36)、肾阳虚(159,9.36)(2)肥胖症中医证候与中医症状相关性结果1)标准证候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脾虚湿阻证:形体肥胖(21,42.50)、肢体困重(17,42.50)、尿少(12,41.43)、脉细(21,44.74)、脉濡(13,43.53)肝郁气滞证:多梦(18,72.47)、胃脘痞满(14,69.33)、月经不调(20,66.21)、失眠(17,65.29)、闭经(17,61.96)、舌质暗红(14,71.61)、舌苔白(17,43.92)、脉弦(23,61.74)、脉细(18,45.34)气滞血瘀证:形体肥胖(16,45.92)、闭经(11,45.12)、月经不调(11,41.45)、脉弦(14,43.99)湿热伤胃证:口干(16,62.70)、消谷善饥(13,56.10)、喜饮(10,49.77)、倦怠(10,47.38)、形体肥胖(14,47.09)、口臭(8,46.06)、肢体困重(11,42.23)、头胀(8,41.67)、舌质红(16,62.31)、舌苔腻(14,50.62)、脉数(15,56.37)、脉滑(15,54.23)湿热证:口干(16,62.70)、消谷善饥(13,56.10)、喜饮(10,49.77)、倦怠(10,47.38)、形体肥胖(14,47.09)、口臭(8,46.06)、肢体困重(11,42.23)、头胀(8,41.67)、舌质红(16,62.31)、舌苔腻(14,50.62)、脉数(15,56.37)、脉滑(15,54.23)脾肾阳虚证:肢冷(14,53.00)、畏寒(10,42.73)、形体肥胖(19,42.53)、舌苔白(21,50.61)、舌质淡(18,46.59)、脉沉(21,54.36)脾肾两虚证:阳痿(13,67.78)、无力(11,49.55)、疲乏(11,43.36)、形体肥胖(13,41.33)、舌苔白(14,46.92)、脉沉(14,49.41)2)单证候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脾虚:食欲不振(30,71.83)、肢体困重(26,66.75)、便溏(35,66.24)、疲乏(29,64.09)、无力(23,60.57)、尿少(18,56.92)、浮肿(14,54.69)、形体肥胖(45,53.91)、阳痿(14,52.12)、乏力(16,48.87)、腹胀(20,46.88)、倦怠(8,42.62)、胸闷(10,41.15)、舌边有齿痕(17,58.02)、舌苔白腻(9,57.03)、舌质淡(33,56.91)、舌质淡红(16,54.61)、舌体胖(23,49.92)、舌苔白(32,46.62)、脉沉(35,56.51)、脉濡(15,53.39)、脉弱(9,52.03)、脉细(40,51.87)、脉缓(18,51.57)痰湿:肢体困重(27,81.14)、尿少(16,57.61)、形体肥胖(33,54.00)、浮肿(12,52.14)、倦怠(9,51.89)、食欲不振(18,50.98)、便溏(21,48.95)、疲乏(18,47.67)、嗜睡(12,41.91)、舌边有齿痕(13,50.07)、舌体胖(19,49.56)、舌质淡(22,47.59)、舌苔白腻(7,47.43)、舌苔腻(20,46.61)、脉濡(15,59.96)、脉细(27,46.85)、脉沉(21,43.11)、脉缓(13,42.94)肝气郁:月经不调(24,73.00)、多梦(18,68.16)、胃脘痞满(14,61.47)、失眠(17,60.11)、闭经(17,56.73)、舌质暗红(14,66.33)、舌苔白(22,50.35)、脉弦(31,72.47)、脉细(19,40.44)脾阳虚:肢冷(14,58.44)、畏寒(10,49.41)、形体肥胖(19,45.92)、舌苔白(21,56.19)、舌质淡(18,52.98)、舌体胖(13,44.06)、脉沉(21,59.50)、脉无力(10,45.00)、脉细(16,40.25)肾阳虚:肢冷(14,58.44)、畏寒(10,49.41)、形体肥胖(19,45.92)、舌苔白(21,56.19)、舌质淡(18,52.98)、舌体胖(13,44.06)、脉沉(21,59.50)、脉无力(10,45.00)、脉细(16,40.25)(3)肥胖症中药干预治疗的中药分类统计1)中药频数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茯苓(110,53.4%)、白术(85,41.26%)、泽泻(76,36.89%)、甘草(75,36.41%)、陈皮(53,25.73%)、山楂(49,23.79%)、半夏(42,20.39%)、大黄(40,19.42%)、白芍(36,17.48%)、苍术(34,16.5%)、柴胡(33,16.02%)、荷叶(32,15.53%)、厚朴(32,15.53%)、枳实(30,14.56%)、薏苡仁(29,14.08%)、黄芪(28,13.59%)、川芎(25,12.14%)、党参(24,11.65%)、黄芩(24,11.65%)、桂枝(23,11.17%)。从药物使用频数分析,茯苓在所有药物中使用频数最高。2)中药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利水渗湿药(278)和补虚药(415)使用频次较高,有利水渗湿功效的药物频次较高的包括茯苓(110)、泽泻(76)、薏苡仁(29);有补虚功效的药物频次较高包括白术(85)、甘草(75)、黄芪(28),提示脾虚湿阻是肥胖症的重要病机。其次为清热药(196)、理气药(162)和化湿药(133)、活血化瘀药(84),提示肝气郁滞、气血瘀阻、阴虚内热和湿热内阻是肥胖症的主要病机。3)中药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中药性味多见于温、微温或者平性药,寒、凉药物少见。(4)肥胖症中医状态与中药用药关联关系分析结果1)肥胖症病位主要在肝、脾、肠;病理因素主要为气郁、湿、宿食、痰、瘀血;病性虚实以虚为主,包括肺虚、肝虚、脾虚、肾虚,以脾虚为主,病性寒热以热为主。2)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关系分析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脾虚证:白术(48,67.58)、泽泻(33,48.76)、甘草(29,43.11)、陈皮(23,40.55)、苍术(20,45.81)、薏苡仁(17,43.25)、黄芪(17,44.29)、党参(14,40.64)脾虚寒:茯苓(13,49.36)、附子(12,71.58)、肉桂(6,53.34)肾虚寒:茯苓(15,51.07)、附子(14,78.02)、肉桂(7,59.48)、熟地黄(6,42.65)痰:茯苓(21,45.93)、半夏(17,49.55)、天南星(3,55.17)、薤白(2,53.45)、白矾(2,53.45)湿:茯苓(28,44.08);白术(26,44.19);薏苡仁(15,42.53);黄芪(14,40.56);白扁豆(8,48.89);冬瓜皮(4,44.45);远志(3,40.84);绿豆(2,52.22);马齿苋(2,52.22)气郁:柴胡(20,71.97)、白芍(16,55.56)、枳壳(12,53.57)、香附(12,62.50)、郁金(6,55.36)、合欢花(2,54.17)。结论(1)肥胖症并非单一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由禀赋体质、饮食、运动、药物以及精神情志等诸多因素引起机体脾虚、痰湿、脾虚寒、肾虚寒、肝气郁等证候,临床主要表现为表现出形体肥胖,头晕、神疲乏力、大便的异常改变等,脉象多见于细脉、滑脉、弦脉、沉脉、数脉;舌象多见于舌苔白、腻,舌质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2)采用ICPC分类标准对肥胖症的中医症状进行分类统计,其症状分布特点为:除了内分泌,代谢和营养的症状之外,其症状还多涉及一般及非特异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3)采用病位、病性、病理因素对肥胖症的中医状态进行分类,其中医状态分布特点为:多属脾虚、痰湿、湿阻、胃热、脾阳虚、肾阳虚、血瘀、气郁。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肠;病理因素以气郁、湿、宿食、痰、瘀血为主;病性虚实以虚为主,包括肺虚、肝虚、脾虚、肾虚,以脾虚为多见,病性寒热以热为主。(4)肥胖症的中药功效的应用规律为:以利水渗湿药和补虚药为主,补虚药中以补气的功效为主,且多为补益脾气,性味以温、微温、平为主;利水渗湿药性味以寒凉为主,提示虚证主要为脾气虚,实证主要为湿热内阻,补气健脾,利水渗湿为肥胖症的主要治法。(5)肥胖症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医状态的中医干预规律为:脾虚以茯苓、白术、泽泻、甘草、陈皮、苍术、薏苡仁、黄芪、党参、桂枝、砂仁、木香、白扁豆、莲子、人参、益智仁、太子参、沙苑子、绿豆、核桃仁、白芥子等为核心用药;脾虚寒证以茯苓、附子、肉桂等为核心用药;肾虚寒证以茯苓、附子、肉桂、熟地黄等为核心用药;痰证以茯苓、半夏、天南星、薤白、白矾等为核心用药;湿证以茯苓、白术、薏苡仁、黄芪、白扁豆、冬瓜皮、远志、绿豆、马齿苋等为核心用药;气郁证以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合欢花等为核心用药。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全球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推动能源转型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能源一直备受能源界的关注,其潜在开发价值不可忽视。降压法作为开采方法的一种,因其开采设备简单,无需额外输入能量、成本低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因此开展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分解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未来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自主搭建的
铟在自然界分布稀散,铟的生产原料主要依赖于金属冶炼的副产物及工业品回收。本文以含铟模拟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萃取法和聚合物包容膜两种分离方法探讨铟的分离和富集。研究了
目的:评价合并心房颤动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近期疗效,总结合并心房颤动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
随着荧光灯的出现,具有光致发光特性的荧光粉在工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红色荧光粉不仅在提高照明LED显色指数、降低色温方面有显著作用,在室内植物栽培领域也是不
图像拼接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多幅具有部分重叠区域的图像无缝连接成一幅较大图像的处理过程。图像拼接可以将同一场景中多个摄像头采集到的不同视角的图
胃癌是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癌症死亡率在稳步下降,但胃癌是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大主要原因。缝隙连接是细胞间通道的聚集处,主导细胞间的直接通讯,具有通道独立功能,通常与它们结合与细胞骨架和信号传导成分的能力有关。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人体大多数细胞中表达并发挥多种作用,因此其功能障碍通常与肿瘤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x43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物学表型和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利用慢病毒载
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机磷酸酯类杀菌剂是杀菌剂中的重要一员。传统上合成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大都涉及过渡金属和环境有害试剂的使用。有机电化学合成
潘岳作为晋朝的著名诗人,以“清绮、情深”之笔,创作了众多的佳作(诗赋文),成为无数诗坛后辈学习、摹拟的对象。同时,潘岳也因容貌俊美、伉俪情深,受到后世推崇。另一方面,潘
在生物特征识别中,指静脉因具有高准确性、高可靠性与活体识别等特性备受社会关注,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指静脉识别也得到了广泛普及。目前,指静脉识别主要围绕着感兴趣区域提取、图像特征增强以及高可靠识别算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区域提取准确性差,优化图像能力较弱以及识别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所以针对以上步骤及问题,本文研究内容与贡献如下:(1)为了增强指静脉区域提取的自适应能力与准确性,
分数阶扩散方程(Fractional diffusion equations简称FDEs)目前被认为是描述反常扩散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它们已在许多研究领域被提出和研究。通常,大多数FDEs无法获得分析解,随着使用FDEs的应用的增加和对分析解的高要求,使得FDEs数值方法备受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Radau-IIA方法属于多级高阶隐式Runge-Kutta方法的一种,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在处理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