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为例,通过对其健康状况的评价,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指标选取、评价方法应用、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恢复方案等问题。具体进行了以下研究:
(1)从生态系统自身出发定义生态系统健康,以组织、活力和弹性为基础,建立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承德县13种不同的林地类型进行综合评价。用综合健康指数反映其健康状况。结果得出,处于优质健康状况的林地类型为3种,占总林地类型的23.08%;处于一般或亚健康状况的林地类型为8种,占总林地类型的61.54%;处于非健康状况的林地类型为2种,占总林地类型的15.38%。
(2)根据样本主成分分析特征根贡献率分析影响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因素。得出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等物种多样性指标,采伐林木蓄积比、其他干扰活动等抵抗力方面指标,树高、胸径、冠幅、林木蓄积量等反映森林生产力的指标以及海拔、坡度、坡向等环境背景质量指标的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值出现的次数较多,说明这些因素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3)对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林龄的林地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人为干扰严重的人工林健康状况明显比天然林差,处于演替初期的幼龄林的健康状况不如处于演替中后期阶段的近熟、成熟林。
(4)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优势所在。在指标选择上具有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减少指标选择工作量的优点;在指标权重确定上与目前应用较多的层次分析法比较,指标权重的计算更具客观性,避免了因主观因素而造成的误差。
(5)通过分析,针对承德县森林生态系统中大部分林地类型处于一般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健康与不健康的比例都相对较小这一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3条调控方案:①对密度过大的亚健康和不健康林地进行疏伐;②促进天然更新,并在疏伐后的林窗部位种植阔叶幼苗、幼树;③对于那些生态游憩区中沿路火险等级较高的不健康或亚健康林地,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