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塘地体南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冈底斯板块相隔、北以金沙江带与拉萨和松潘-甘孜地体相接,西部的喀啦昆仑地体是其西延部分。以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为界,羌塘划分为羌南和羌北两大块体,研究区位于羌塘中部,地层分区属羌南地层区。羌塘中部由于构造破坏,地层出露不连续,但这里却保存有较为完整的蛇绿岩以及高压变质带,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的主体部分。羌塘南部地区基性超基性岩以基性岩墙为主,主体由辉绿岩墙构成,侵入晚古生代裂谷型沉积中。玄武岩和苦橄玢岩露头相对较少,玄武岩呈夹层状产出于晚古生代地层中,最大厚达百余米。苦橄玢岩零星出露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以南的戈木日、片石山、和玛依岗日北坡等地,岩体的规模都很小,以小型侵入体形式产出,一般宽度十几米到数百米,延伸数十米到上千米(玛依岗日北坡),多与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一起产出。岩石类型包括单斜辉石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等。基性超基性岩石的围岩为展金组,岩性以砾岩、板岩、千枚岩、石英砂岩、冰海杂砾岩等为主夹灰岩、大理岩和基性火山岩,属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谷型沉积。为了确定基性岩墙群展布的几何形态,绘制了羌塘南部地区基性岩墙群的展布图,客观地反映了它们的分布特点和展布形态,它们的主体展布范围东西向超过700km,南北向约150km。由于双湖以东中新生代的大面积覆盖,推测其实际展布尚可向东延伸。最密集的地区位于果干加年山以南地区,向东密度增大,分布越来越集中,而向西分布面积逐渐增大,但是密度越来越小,逐渐发散,具有由西向东收敛的特点,辐射角度较小,约为30度,呈现出放射状展布形态,根据展布图反应出的收敛中心位于玛依岗日一带,可能指示了地幔柱的中心或一个热点的位置。羌塘南部典型辉绿岩获得了锆石SHRIMP年龄为302±4Ma、284±3Ma、279±2Ma、285±3Ma、283±1Ma。本次获得的三件辉绿岩样品年龄分别为300.0±1.8Ma、291±2Ma、292±3Ma,综合以上年代学数据,羌塘南部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在279~302Ma),时间跨度为23Ma,具有快速侵位-喷溢的特点。地球化学方面,基性岩墙和玄武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成分上属于碱性系列岩石,富集钛和铁;(2)轻稀土元素富集,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为光滑一致的曲线,曲线呈向右倾斜型,不存在Eu的异常;(3)微量元素组成接近洋岛玄武岩,但是数样品的Nb、Ta表现为亏损。总的地球化学特点与板内玄武岩相似。不相容元素比值的平均值与峨眉山玄武岩和OIB型玄武岩接近。羌塘那部地区的超基性岩石主要为苦橄玢岩,而且其源区很可能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很可能来自于地幔柱岩浆,而且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程度很低。总体而言,羌塘南部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石很可能是地幔柱活动的产物,而基性岩墙锆石Hf同位素组具有亏损型地幔源区的特征则说明基性岩墙的源区来自于亏损型地幔。羌塘南部地区基性岩墙群由西向东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展布区域,可能对应了地幔柱与板块相互作用的三个阶段,伴随着地幔柱在300~280Ma年间的生长和消亡,羌南板块发生了由东向西的漂移以及南北向的伸展,而且该过程很可能促进了古特提斯洋的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