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水乙醇型发酵产氢系统快速启动及其生物强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3386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生物制氢技术具有清洁无污染和可再生性等优点,被普遍认定是符合低碳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在生物制氢技术中,发酵法生物制氢因稳定性好、产氢能力高而具有更好的工业化前景。乙醇型发酵产氢是一种新发现的混合培养发酵法生物制氢方法。本文围绕着乙醇型发酵产氢过程的快速启动和生物强化进一步提高产氢效能开展研究,以期为生物制氢技术的工业化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撑。采用糖蜜废水作为有机碳源,利用连续流完全混合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探讨了乙醇型发酵和丁酸型发酵产氢过程的差异,证实了前者具有更优的产氢特性。通过探讨乙醇型发酵产氢过程的快速启动、控制方法及控制参数,以及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表明以控制有机负荷(OLR)为主,以pH值监测和调节为辅助的手段能够较快地形成乙醇型发酵类型。实验结果表明,接种活性污泥量(以VSS计)为17.7g/L,温度为35℃,HRT为6h,当厌氧发酵产氢系统的pH降低到3.2时,产乙醇菌群受到的抑制程度是最小的;当发酵产氢系统的pH恢复到4.6时,产乙醇菌群的代谢活性恢复较快,通过调节进水COD浓度(启动初期4000mg/L下降到2000mg/L),并以调节系统pH值为辅助手段,厌氧发酵制氢系统可在11d左右完成乙醇型发酵的快速启动。利用颗粒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对CSTR生物产氢反应器的活性污泥进行固定化,形成完全混合生物膜法制氢工艺。在连续流运行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产酸发酵类型及产氢能力。丁酸型发酵和乙醇型发酵适宜的pH值范围分别为4.4~4.7和4.0~4.2,ORP范围分别为-200~-350mV和-330~-350mV。乙醇型发酵获得的最大产氢速率为3.9m~3/(m~3·d),氢气含量56%,优于丁酸型发酵。冲击负荷实验表明,COD有机负荷从正常运行时的40kg/(m~3·d)降低到12kg/(m~3·d),运行7d后,再提升到28kg/(m~3·d)的过程中,系统的pH值虽然下降至3.2,但是恢复正常的底物供给时,系统pH值很快恢复至4.5左右,氢气含量从17%上升到48%,产气量增加30%。这说明完全混合生物膜法制氢工艺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及运行稳定性。采用高效产氢菌种对CSTR产氢系统实施生物强化,确定了连续流发酵法产氢工艺的最佳生物强化控制参数和高效菌种的投加技术。研究表明,系统在一定控制条件下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在有机负荷为12kgCOD/(m~3·d)、投加菌种量为5%的条件下,系统生物强化作用后的平均产气能力和平均产氢能力比生物强化处理前分别提高了12.9%和18%。而且,生物强化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其他文献
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起源于西方国家。本文以德国、英国、美国为例,考察二者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保险形式要与本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
人民至上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内核,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一脉相承,有着深邃的理论渊源和深厚的实践积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等方
《生死疲劳》和《丁庄梦》分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和阎连科的力作。两部小说都选取农村背景,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人性精髓。其中许多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本
为了适应"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整合原有畜牧(现为动物科学)专业《牛生产学》和《羊生产学》2门课程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校本教材的建设、课程评价体
《爸爸去哪儿》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该节目背后传达的文化元素契合了中国民众的文化神经。如对育儿教育的深思、对童真的怀念等。
我国的职业病位居世界首位,主要是农民工成为了廉价劳动力的来源,而由于制度性的原因,大多数农民工的职业健康保障在我国的受雇佣体系中长期居于被忽视的境地。他们的职业健
目的:探究不同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2008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02例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为腹腔镜组、毕Ⅱ氏组及
完形填空是各种英语考试中必考的题型。该文通过对影响解析完形填空题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策略训练的主要方针;通过对策略训练具体内容和评价原则的探讨,希望对英语教学与完形
作为我国国企改革参照对象的公司模式,自其形成以来便既存在"法人资本主义"式的进化与改良形式,也异化出诸如"公司帝国"这样的有害形式。公司模式本身仍处在不同社会理性针对
本文首先就中外学者对国际化概念作了梳理,进而对境内国际化进行了界定,并在讨论了当前中国特定行业的国际化背景后分析了企业选择境内国际化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对境内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