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杆状病毒是一类专门寄生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由于其具有侵染方式特别、专一性强、对人畜安全等优势,它们作为生物农药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然而,杆状病毒对紫外线敏感严重制约了其大规模的应用。在宿主体外,杆状病毒包埋型病毒(ODV)包埋在包涵体(occlusion bodies,OBs)中,在一定程度保持了其对外界环境稳定性。包涵体表面是一种由电子致密层构成的光滑、无缝的表面糖蛋白晶格状结构,称为多角体膜(polyhedral envelope,PE);主要由糖类和多角体膜蛋白(polyhedral envelope protein,PEP)组成。本文选择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为研究对象,就其多角体膜蛋白PEP各个结构域如何与病毒的其它蛋白以及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1章是引言。首先对杆状病毒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在生物防治、昆虫病毒表达系统、基因治疗的载体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杆状病毒的多角体膜组成、相关蛋白和某些AcMNPV基因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做了说明。 第2章,通过SMART技术,构建了AcMNPV BV感染Sf9细胞不同时相的酵母cDNA文库,并对所构建的文库特征,如转化效率、插入片段范围、重组率、细胞浓度、文库滴度等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基本特征都符合酵母双杂交文库的要求。该文库的构建为研究pep基因及其它病毒基因与病毒以及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随后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了PEP蛋白与P10蛋白的相互作用,并且确定了PEP蛋白全长及N端结构域可以与P10蛋白相互作用,但是PEP蛋白全长及结构域均不与Polh蛋白相互作用。 第3章,构建了43个AcMNPV基因在Sf9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载体,用于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病毒蛋白与PEP蛋白的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PEP蛋白与ODV-E25蛋白相互作用。随后以生物信息学的分析为依据,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含PEP蛋白3个结构的重组AcMNPV Bacmid,Western-blot检测到3个结构域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