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林时钟作为传统的大类资产配置方法,于2004年由美林证券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其基于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规律已被多数人接受,并且在美国市场得到了很好的验证。随着目前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各类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趋于对等,通过投资单一资产已不能实现在低的风险下获取较高收益,这使得大类资产配置越来越能发挥其应用价值。同时,作为大类资产配置重要方法之一的美林时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在中国的表现仍值得探讨。本文旨在研究美林时钟在中国大类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并对其做出改进及预测。本文先选取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现金作为配置资产,选取2006年6月至2017年6月的工业增加值、CPI月度同比数据作为划分指标,划分美林时钟对应的经济状态,统计每个经济状态下各类资产的历史收益率及波动性,与美林时钟理论上各类资产的表现做相应比较,得出在衰退、复苏时期,各类资产的表现符合美林时钟的预测,而在过热和滞涨时期,表现不及预期,不符合美林时钟规律。根据不同阶段各类资产的相关系数,发现在美林时钟的过热、滞胀、复苏阶段各类资产间的相关性较低,划分有效;但在衰退阶段,各类资产相关系数较高,划分无效。因此,需在传统美林时钟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笔者采用Regime-based分析框架自定义经济状态,分别采用PMI&CPI、季度货币投放量&工业增加值、克强指数&PPI:全部工业品,三种划分指标,对我国经济进行划分。同时,引进外汇这一重要大类资产加入资产配置的考虑范畴内,并且采用类似的方法,研究每个自定义阶段下,各类资产的表现及相关性,得出采用PMI&CPI、克强指数&PPI:全部工业品,由于各类资产的相关性较高,因此划分无效。季度货币投放量&工业增加值的相关性较低,划分有效,故采用其作为优化改进模型。最后,对美林时钟及其改进模型下各类资产的风险及收益进行预测,最终根据均值-方差模型和风险平价模型预测出各类资产配置的最终比例,得出结论:改进模型比传统美林时钟模型,在较低的风险下,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为现实的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