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分析国内外卫生信息化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测评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由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卫生信息化的国内外现状;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题小组讨论进行指标的筛选和调整,采用多输入加权优序法确定指标权重。第三部分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广州市的卫生信息化水平,并做了指标信效度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现状调查法了解卫生信息化的内容;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多输入加权优序图法建立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研究结果:(1)以结果为导向,兼顾结构和过程,在遵循科学性与系统性、典型性与可操作性、动态性与互补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并且参考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确定了卫生行政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指标包括信息化人力、信息化资金、信息化物资三个一级指标。过程指标包括技术应用和系统应用两个二级指标。结果指标包括信息化效益。(2)卫生行政机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医疗机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3)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采用多输入加权优序图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0.48、19.68、13.97、15.24、13.33、17.30,卫生行政机构12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53.33、46.67、100.00、25.00、38.18、22.36、14.46、100.00,其中卫生行政机构系统应用、区域信息化效益的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48.65、51.35、28.57、71.43;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系统应用的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9.01、39.64、51.35;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效益的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48.03、51.97;医疗机构信息化效益的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36.24、41.97、21.79。(4)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广州市的卫生信息化水平得到以下测算结果:广州市番禺区、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卫生行政机构信息化测评得分高于其他各区卫生行政机构。总体来看,省市级公共卫生机构、省部属医院信息化水平较高,市级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次之,区级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信息化工作有待加强。用实证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信效度良好。建议:一是要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调整,建立合理的卫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要增加样本量以提高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