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标准英语而言,美国黑人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层面表现出诸多不规范的特征。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曾一度使美国黑人英语被视为“低劣”语言。伴随着民族交流、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美国黑人社会地位逐步提高,黑人英语也逐渐得到人们正确的认识和研究关注。从目前的研究看,黑人英语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口语中语音、语法特征、词汇使用的描写与归纳、对黑人英语起源进行追溯或对黑人英语的不规范现象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等方面,而对文学作品中黑人英语的使用及其特点却较少关注,翻译领域的研究更是几近贫瘠。鉴于以上原因,本论文拟以描写译学为理论框架,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对黑人英语汉译作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尝试性地提出黑人英语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翻译领域对黑人英语汉语翻译研究的空白。 本论文首先对美国黑人英语的起源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效果与功能进行了考察。从语言起源看,美国黑人英语的起源是与美国黑奴苦难的历史生活背景紧密相联的。十五、十六世纪,欧洲人为了建设新大陆,强迫非洲黑人离开自己的家园,来到这个陌生的土地。他们在种植园里饱尝辛酸,经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为了与外界及彼此间交流,他们不得不摸索着学习英语,但他们习成的英语,在语音、语法等层面大量保留了非洲语言的某些特征;这种语言形式也是他们与奴隶主进行斗争的工具。从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效果与功能看,作为标准英语的“他者”,黑人英语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节奏美、简洁美、含蓄美三个方面,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人物刻画、传承文化、情感激发、身份认同、表达政治意识等方面。同时,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白人作家作品中的使用又与黑人作家作品中的使用有所不同。白人作家注重语音、语法的不规范,而黑人作家更注重其语言的表意性特征。因此,白人作家使用黑人英语主要是使作品获得一种真实感,其主要目的是反映黑人的社会地位;黑人作家的主要目的则是传承黑人的非洲语言文化、反映黑人的苦难历史。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中使用的黑人英语并非是现实方言,而是经过作者改造后的文学方言,反映了作者对美国黑人英语及其使用者所持的观点与态度。 基于对美国黑人英语语言特征及其美学效果与功能的系统梳理,本论文采取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从伦理和换喻的角度,对美国黑人英语汉译问题进行系统的经验性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探讨黑人英语的翻译伦理、汉语翻译的原则与方法等问题,形成黑人英语翻译的诸多指导原则。 从历时和宏观的角度看,黑人英语汉译离不开宏观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明末清初的“拟古文体”翻译法到“孤岛”时期的方言法、五十年代“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标准汉语口语法、八九十年代的语音飞白法,无不受到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规范的制约。同时,读者因素与译者的个人意识形态与个人诗学规范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伦理的视角来看,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折射出译者的伦理观。黑人英语作为标准英语的“他者”,是一种社会地位的标志。译者选用哪种翻译方法来对译作品中的黑人英语,直接关系到他对黑人英语使用者的态度。从以往的汉译方法上看,译者没有表现出对美国黑人的歧视。但有的译作中汉语詈骂语的过分使用则表现出对黑人形象的歪曲。因此,翻译中既应注重形式又应注重内容,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的统一。同时,翻译伦理不应只是注重译者、读者、赞助人,也应注重实际语言的使用者。翻译是一个多因素、多主体互动的结果。 从语言层面来说,黑人英语汉语翻译中的标准汉语口语法与方言法都是归化的翻译,语音飞白则是异化的翻译。从文化的角度讲,它们又都是异化,目的都是尽量保留原作中的文化特色。美国学者韦努蒂认为,翻译中应释放“语言剩余”,使用方言、行话、古语等弱势话语来打破标准语的中心化、颠覆文化霸权。但通过对黑人英语的翻译研究发现,方言的使用不一定能取得异化,有时语言的非规范使用反而会造成对源语使用者的伤害。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不是一种二元对立,而是一种互补。 从换喻的视角来看,无论哪种翻译方法都不可能是黑人英语的完全对等物,只能是部分的再现。黑人英语的翻译过程也有别于标准英语的汉译,译者在翻译时一般都是先把黑人英语翻译为标准英语,因此,黑人英语翻译既包括语内翻译,又包括语际翻译,其结果则是在对原文的阐释中,增加了“误读”的几率,也就是说,译者不可能再现黑人英语的全部,只能是部分翻译。黑人英语的翻译是一个换喻的过程。 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对现时代黑人英语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以异化为主的原则、美学特征再现原则、整体协调性原则三条原则。在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目的不应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文化霸权,各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互相尊重才能促进全球文化的和谐发展。因此,黑人英语的翻译应以异化为主,尽量保留黑人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要再现黑人英语的节奏美、简洁美、含蓄美的审美特征。但在这一过程中,方法的使用又必须得体,与全文保持协调。在这三条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方言混合法、语音飞白法、标准汉语口语法、注释法四种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