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长期以来,我国选择了以银行中介为基础的金融结构,银行信贷进而成为影响储蓄向投资转换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信贷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环节。由于信贷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银行不良贷款一旦累计过多就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严重的则会导致系统金融风险,引发经济危机。有资料显示,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达上万亿美元。一场危机过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往要倒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近年来,理论界在深刻分析产生不良贷款的体制原因的同时,引发了对当前银行信贷政策和相关规制政策是否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的讨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利率市场化与竞争问题、民间地下信贷的发展和规范等问题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显然,这些问题正是我国信贷市场面临的挑战,也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从结构、行为和绩效的视角进行系统剖析和揭示的经济现象。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信贷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贷市场结构变迁的规律,分析了信贷市场竞争行为的变化形式,对比世界各国信贷市场绩效状况,给出了不良贷款剥离后我国信贷市场绩效水平所处的位次,为进一步研究银行信贷市场提供了一个产业组织学的视角和部分经验性实证素材。从理论方面讲,本文试图运用SCP的经典范式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起分析信贷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严密逻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详述银行信贷市场的结构特征、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的表现形式以及总体市场绩效状况。分析过程中,注意三者之间关系的互动研究,并以较翔实的资料和数据支撑有关论点。文章通过客观描述我国银行信贷市场结构的历史变迁,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衡量了我国信贷市场的集中和集中度问题;借助产业组织学的有关工具,规范分析了我国信贷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详细论述了进入退出壁垒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重点讨论了信贷市场退出的通道及其外部性带来的广泛影响;以不同的视角对我国信贷市场绩效进行了客观评价。为我国进一步优化信贷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构建有效的信贷竞争市场和提高信贷市场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给思考银行信贷体制改革的金融工作者一些理论方面的启示。 本文共有6章组成: 第1章是全文的导论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并从产业组织学角度探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