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轻、中度肺功能障碍患者单肺通气效果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轻、中度肺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确定其发挥肺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严格按照选择标准,搜集肺功能中度障碍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组(C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各40例。C组患者插入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组合,D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以下数据:(1):评价两种单肺通气方法的插管操作: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术中导管移位次数、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2):评价两种单肺通气方法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的程度、术野清晰度及机械通气时气道压的变化。(3):评价两种单肺通气方法对术中血气的影响:于侧卧位后双肺通气15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恢复双肺通气15min(T4)四个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4):评价两种单肺通气方法对术中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于侧卧位后双肺通气15min(T1)、恢复双肺通气15min(T4)两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和采集通气侧肺的肺泡灌洗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液及肺泡灌洗液中vWF,sICAM-1,IL-8,IL-10的浓度。(5):评价两种单肺通气方法对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上述数据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D组相比,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前后MAP和HR变化率小(P<0.05);C组插管时间较长,术中导管移位次数较多(P<0.05)。两组最终肺萎陷程度、术野清晰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时,两组气道峰压及平台压均比双肺通气时高,且D组比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所有患者单肺通气后PaO2和PaO2/FiO2逐渐下降,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时 PaO2 和 PaO2/FiO2C 组均高于 D 组(P<0.05),PaCO2 在两组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血及肺泡灌洗液中vWF,sICAM-1,IL-8,IL-10的浓度在T4均明显升高,组内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T4时静脉血及肺泡灌洗液中vWF,sICAM-1,IL-8,IL-10的浓度均低于D组(P<0.05)。与D组相比,C组患者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低(P<0.05),两组中出现声嘶、喉痛的患者术后3天以后均消失。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用于单肺通气可改善肺功能障碍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条件、降低气道压、提高肺内氧合并减轻肺功能障碍患者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可安全的应用于轻、中度肺功能障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