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要是从人类解放的角度来阐扬人权,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人类解放论的人权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人权理论的灵魂和目标,人权是通向人类解放的重要现实路径之一。人权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需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异化。只有在扬弃了私有制的自由人联合体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人权逐渐被扬弃,那么是不是说人权对实现共产主义毫无意义呢?当然不是,共产主义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并且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高级阶段被扬弃的人权在这之前仍然会存在,只是作用会越来越小,人权本身是有价值的,关键看谁更有力量支配它。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分别回答了马克思人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人权思想而不是其他?马克思人权思想最核心的是什么?现在研究马克思人权思想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分别由以下四个章节予以解答:第一章: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基本阐释。本文在这一章中做了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即首先梳理了一下马克思人权思想自身的发展脉络,因为任何人的思想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由浅入深的过程,马克思的人权思想也不例外,尤其是以不同时期的理论特征为基础来审视人权思想,我们就会发现,各个时期的人权思想是不同时期哲学思想、实践的反映,有着非常鲜明的理论特征。接下来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本质特征,与西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相比有哪些不同,实现了什么样的超越。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由许多具体范畴组成的丰富的权利系,本文将几个在马克思人权思想中比较核心、有代表性的范畴加以阐释,期望加深其人权思想的具体性。在人类解放这一价值目标的统摄下,马克思的人权观展现出与西方人权理论不同的内容:第一,人权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不能超出当时的社会发展。马克思在其《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地指出:权利永远也不能超出当时所处的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这种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1]①第二,在阶级社会中人权是有阶级性的。人权的阶级性具体地说,是特指保障和实现人权的政治法律制度是具有阶级性的,而不是人权本身是有阶级性的。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的异化决定了人权的异化,“人权”成为资产阶级实现政治私利的工具,这样的“人权”成为异化了的人权,只有消灭私有制,消除异化,才能实现所有人的人权,从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第二章:人类解放视阈中人权观的哲学基础。本章论述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对其人权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指出马克思人类解放视阈中的人权观与西方其他人权思想体系的区别不只是立场、观点及论述上的不同,而是深层次哲学基础上的迥异。概括地说,在马克思的人权思想中人的本质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的异化是人权要克服的对象,人的解放是人权的目标,人的实践是人权实现的根本途径。尽管人权问题非常复杂,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人权”终究是“人的权利”或者说“属人的权利”,任何一种学说离开了人的本质谈论人权问题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对人权的把握离不开对人的本质的理解。马克思的人权思想与西方其它人权思想由于认识基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得二者的人权理论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内容。异化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把利剑,同时也是马克思人权要克服的对象,正是因为有了异化,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实现,异化使人成为非人的存在物,因此克服异化是马克思人类解放视阈中的人权观的应有之义。对马克思来说,人类解放就是从人的异化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人向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人的解放,指向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从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全部学说的主导价值取向就是人类的解放,他在人权问题上的思想观点也是在人类解放这一价值取向下提出来的。马克思说,过去的哲学家们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的关键却是在于改变世界,这就是实践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的这一宣示同样适用于对资产阶级人权的批判上,资产阶级人权不在于说得有多么美妙,关键在于实现了多少。马克思旨在真正的实现所有人的人权而不是表面上的,这是对资产阶级虚伪人权的祛魅。第三章:自由人联合体与人权的实现。在现有的资本主义条件下,作为人权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之后的自由人联合体中,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得以实现。马克思人权思想最核心的就是切实地实现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的,而不是抽象或形式上的。人权形式上是政治上的法权,但是根源却在经济上,因此,人权的实践要从经济、政治上同时进行,而经济上则更为根本,即在经济上消灭剥削根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消除异化,实现生产资料全社会共有,在政治上阶段性地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为经济上的解放铺平道路,经过现实的人权实践道路,彻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资产阶级私有制被全社会生产资料共有制取代,国家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人的片面发展被人的全面发展取代等,在这一系列翻天覆地过程中,人权逐渐得到真正实现,逐渐被扬弃。在通向人类解放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得利益阶级不会将权力拱手让人,因此,社会更迭往往伴随着流血牺牲,无产阶级想要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得权力,同样也需要斗争。革命是阶级斗争最激烈的表现,也是实现人权的手段,同时人权也可以成为和平时期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武器。在欢呼和质疑声中马克思的理论跨入了21世纪,马克思的思想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各国交往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机遇和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人权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对现代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人权和主权的关系等人权问题的解决具有解释和指导意义。第四章:人类解放视阈中的人权观的现实意义。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人权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人权事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人权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国际关系上,中国的人权建设一直是西方首要的攻击目标,西方国家借人权问题,从政治体制、宗教和民族等方面攻击中国,在这背后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第一个是,“范式差异”,即人权思想和人权保障上模式的差异,第二个是,“西方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是西方人的一种“通病”,治病的良方就是中国自身强大起来,使西方不再具有优越感。我们要做的就是证明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代表不了中国,到处推行所谓的普遍性是行不通的。第三个是冷战思维。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对自己的政治制度产生出莫名的优越感,认为只有西方的政治制度才是唯一合理并具有普世价值的。这一制度性傲慢与偏见投射到对中国人权发展的态度上,形成强烈的政治偏见。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有助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性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攻击,进一步看清当前西方自由主义人权思想的虚伪本质;有助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出发,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研究探索推进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