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业增长的效应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飞速发展,不仅引起技术上的重大变革,更为重要的是导致了一场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改变了服务业的发展范式,催生了一大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加快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的步伐。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服务业的投入结构,使得资本加深趋势明显,创新活动频繁,信息技术已成为服务业增长的重要来源,并改变了服务生产方式。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测算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服务业内部各部门的ICT投入强度,结果表明,生产领域的ICT投入强度高于消费领域。ICT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的扩散和应用存在不平衡,服务业的ICT投入强度最高,工业其次,农业最低,服务业对ICT的依赖度也最高。本文认为,造成三大产业的ICT投入强度上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于ICT的特性和三大产业对ICT吸收能力的差别上。ICT特性是指信息处理功能和自我扩张性,导致对ICT吸收程度不同的原因主要包括产品特性、产业结构、产品差别化程度和创新程度、产业的信息密集程度、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制造业的信息业务外包等因素。三大产业的生产信息化路径和方式存在区别,服务业是以直接应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显性方式实现信息化,而工业和农业则通常以间接的途径、迂回为主的隐性方式进行信息化。在服务业内部,金融保险业、社会团体公共服务业是ICT应用程度较高的两个部门,而旅馆业最低,本文从企业规模、信息的可编码程度、客户地理分布、公共服务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   本文将资本投入分解为ICT资本服务和非ICT资本服务,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分别测定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服务业内部各部门增长中的ICT贡献,结果发现:除澳大利亚外,其余国家ICT资本对服务业产出增长的相对贡献率大大高于ICT资本对制造业产出增长的相对贡献率,ICT在服务业中的地位比制造业更重要,以美国的表现最为突出。ICT对金融业和通信业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是这两个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商务服务业、批发贸易业的ICT贡献率也较大,非市场服务业和旅馆业的ICT贡献率普遍偏低。在生产率增长方面,ICT资本加深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也远远高于对制造业的贡献率。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的ICT资本加深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普遍高于其它行业,法国、德国和荷兰的社会和个人服务业的ICT资本加深贡献率也较高,而旅馆业和运输仓储业都较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制造业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通过资本积累尤其是ICT资本加深来实现,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TFP或科技进步获得。1980至2003年各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都低于制造业,除澳大利亚外,其他国家出现这种差距的主要根源在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TFP增长率差别。ICT不能完全根治“成本病”,但是,ICT资本加深缩小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在劳动生产率增长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服务业成本病的消极影响。即使考虑到ICT的溢出效应,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   本文在分析ICT对服务业劳动的替代和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服务业生产函数对偶的超越对数形式的成本函数,估计出劳动力、ICT和非ICT等要素的需求份额方程的参数,以此计算Allen偏替代弹性和MES替代弹性。结果表明,服务业中各部门ICT与劳动力之间具有普遍的替代关系,ICT对劳动力存在明显的替代作用。在ICT与劳动力的关系上,服务业与制造业并无明显的差别,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ICT对劳动力起着同样的替代作用。其中,在通信、金融部门ICT替代劳动比较显著,在批发和商务服务部门,虽然ICT普遍替代劳动,但也有个别国家存在补偿现象。   对美国服务业职业结构变化的分析证实,ICT对服务业的职业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服务业职业技能结构变化不完全遵守“两极分化”论,服务业高技能职业中的管理职业比重出现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远高于其它职业,主要原因是“两极分化”论忽略了技术对组织结构从而对职业技能的间接作用。   我国第三产业的ICT投入强度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要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在服务业内部各部门,ICT投入强度差距较大,金融保险、社会服务部门较高,而交通运输邮政业较低,不过,这种差距呈逐步缩小之势。将服务业按ICT。强度大小划分为高强度和低强度两组,分析结果发现,1992年至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与ICT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ICT强度高的服务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比ICT强度低的服务部门要快得多。ICT在我国服务业中的渗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劳动生产率,但是,并没有缩小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劳动生产差距,服务业仍属于鲍穆尔所指的“停滞部门”或“渐进停止部门”。信息技术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增长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服务业的就业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三大职业,服务业职业结构呈“U”型或“哑铃”型格局,低层职业膨胀迅速。   根据对发达国家研究的基本结论和我国服务业信息化的现实状况,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将服务业列为信息化的重点领域,加大对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投资力度,不断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依托信息技术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各个学校都注重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这种高效能让学生学习的更轻松,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能减轻任课老师的负担,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更容易让学生实现创造性的学习。  【关键词】高效课堂 构建 方法  【中图分类号】
【摘要】新教材更关注了人的发展,课堂上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时我们不应死守着预设目标不放,而应在课堂上善于倾听,关注学生,在坚守教学底线的同时善于捕捉生成性机遇。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预设目标 动态 生成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0-02
这是一张封存了600年的脸谱,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以苗侗文化为主流的黔东南地区,隆里古城一直默默坚守传承着汉文化。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就业是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最直接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对于落实就业指导工作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9
面对全球一体化、高度整合、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人才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人才培训已经成为当今各企业最为关注的管理手段之一,而其中技工的人才培训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企业技工短缺的现状出发,逐步展开对企业技工培训,特别是企业内部技工培训的探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技工和技工培训的特点与意义,概括了企业技工培训的八个基本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随着综合国力的强盛飞速发展,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模式又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在当今职业教育发展中,兼顾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要部分。我国许多发达地区优先进行了“3+3”以及“3+2的”试点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近年来,中高职一体化已成为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探讨研究的一大主题,并先后进行教学实践。本文在此背景下,从教研主旨、教研的必要性、教研
本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Multi-agent的分布式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研究(70872029)”的资助。   房地产业是一个高度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资金如同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