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正式开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走过的这十年,在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也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现代化”自20世纪60年代起,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在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理论研究作为指导实践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研究可以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有益的参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的探讨为切入点,运用文献法和阐释法,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和带来的契机,由此提出在现代生活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解决方法。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研究背景、研究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的关系、现代生活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注意的问题及结语。本文第一章为绪论。绪论介绍了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绪论部分以2005年成都非遗国际论坛的主题为楔子,引出了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根本问题。第二章为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综述分为三节,第一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综述。该节在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多年来的成果。第二节为“现代”概念的研究综述,论述了“现代”、“现代化”、“现代性”的相关概念以及我国对“现代化”问题的研究,阐明了本文中“现代生活”的概念。第三节主要总结前人对现代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状况。第三章主要探讨了现代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的问题。该部分首先论述了作为现代化建设中城镇化主要通过加速削弱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的土壤而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损毁,但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化与传统文化并非一个必然的非此即彼的悖论。其次,该部分论述了工业化导致的我国传统文化的式微,成为了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在工业化的要求下,标准化、规格化、集成化的工业产品一方面挤占了传统手工艺品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最后,阐述了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初衷就是出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目的。全球化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民族文化不断趋同,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地区的不恰当的旅游开发也使得民族文化出现了展示庸俗化、价值取向退化和资源流失的深层次的问题。第四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代传媒保护、数字化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现代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契机。现代法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制度基础;现代科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保存提供了支持;大众传媒的发展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了民众的文化自觉,可见现代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种种不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则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恢复重建符合传统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现代社会,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回归到社区与民众,可以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使民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护事业中来。倡导文化多样性、尊重差异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的优势,重视传承人的培育,加强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