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不规则结构基于新型惯性质量阻尼器的混合控震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ilfish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作为一种破坏性较强的自然灾害,强震会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威胁。近几年,建筑结构变得复杂和不规则,主要是因为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建筑结构的功能有了更多的要求。相比于传统的规则结构,这类结构在设计方面更为复杂,面对外部激励时的反应也更为剧烈。可以通过提高不规则结构的抗震性能来降低这类反应。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大量的竖向不规则结构。之前多采用橡胶垫隔震方式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而近几年随着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控制手段来提升竖向不规则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而言,其层高的变化或建筑体型的改变会在结构中产生薄弱层。薄弱层位置因其结构特点,在面对地震荷载时,稳定性较易受到影响,进而降低结构的整体稳定。提升薄弱层的稳定性对于结构整体稳定而言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采用了阻尼器这一外部结构来提升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其中,调谐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TLCD)具有安装便捷,功能丰富等特点,将其安装在结构顶层,既可以起到抗震作用,又可以充当建筑备用水源。新型电磁惯性质量阻尼器(Electromagnet ic Inertial Mass Damper,EIMD)作为本文使用的第二类阻尼器,它将电磁阻尼器的设计理念和惯性质量阻尼器的二者进行结合,其优势为重量轻、体积较小、出力较大、安装方便。两种阻尼器搭配使用,形成混合抗震体系,为结构带来更好的控震效果。阻尼器满布会增加经济压力,为使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引入遗传算法,改变阻尼器的布置位置和数量。之后引入半主动控制策略,可以满足在输入少量外部能量的时候,控制效果得到提升,经济成本有所降低。本文选用两种典型带有薄弱层的竖向不规则结构模型,基于TLCD-EIMD混合装置方案,研究了该类结构体系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控震方法,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两种典型带有薄弱层的竖向不规则结构模型,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建立地震作用下该类结构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得到该类体系在无控状态下的动力响应。其中模型二考虑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影响,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层相比,薄弱层产生过大的动力响应。(2)将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和新型惯性质量阻尼器(EIMD)引入。分别介绍其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并基于其力学模型建立两类竖向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分别研究地震作用下TLCD-结构被动控震性能和结构TLCD-EIMD混合装置的被动控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对结构施加被动控制时,对于薄弱层而言,混合装置的减震率比TLCD单一装置高出30%左右。(3)遗传算法可以用来求解较为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面对不同问题时均有较好的鲁棒性。在被动控制时,引入遗传算法来对两种阻尼器的参数和数量位置进行优化。其中对TLCD的使用参数进行优化,与模型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到最适合的阻尼器参数。而对于EIMD,则是位置和数量的优化。考虑到在结构中安装过多的阻尼器是不经济的,因此对新型惯性质量阻尼器的安置数量和位置进行优化,降低阻尼器逐层满布带来的经济成本和额外荷载。结果表明,当对混合体系进行优化之后,相比于随机布置,结构的减震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4)针对被动控制装置在满足竖向不规则结构体系控震性能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改变EIMD外接电阻值来将其作为一种半主动控制装置,提出了基于LQR控制算法的TLCD-EIMD竖向不规则结构体系半主动控制方法。通过两类模型结构在无控状态,优化控制状态,LQR半主动控制状态下的位移、加速度等数值的对比。体现出所提半主动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5)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面临着结构过于复杂情况,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构计算模型。神经网络具有自适应学习能力和集体运算能力,且兼具较强的容错性和鲁棒性,可以减轻因为结构复杂,计算模型不准确带来的困扰。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的TLCD-EIMD竖向不规则结构半主动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结构峰值响应,且使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基于实验观察图像和物理机制,人们针对航天材料的晶界沟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化,提出了两个数学模型:马林斯模型和W.Zhang模型。兴起于二十世纪末期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在工程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目前主要用于研究二阶问题,本文针对四阶马林斯方程,应用光滑粒子SPH方法展开研究。马林斯模型非常契合地刻画各向同性的材料物质以及晶界沟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化,本文首先针对线性化的马林斯模型应用SPH方法进行模拟,得
学位
黄土遍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黄土属特殊土,是典型的结构性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和水敏性,实际工程中路堤、挡土墙、地基、基坑等大量工程中均可类似归结于平面应变问题,在现有的工程设计中,大多采用常规三轴试验和直剪试验的参数,这与实际工程的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土体的强度与变形情况有较大差距,平面应变条件下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加载,且卸载应力路径下研究的更少。论文采用平面应变改造后的真三轴
学位
钢筋与混凝土是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安全性能的基本前提。当钢筋混凝土(RC)在冻融循环作用与氯离子侵蚀共同作用下,混凝土中的钢筋会随着使用年限的推移而逐渐发生锈蚀,进而造成钢筋与混凝土二者之间粘结性能的下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性能和承载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冻融循环和氯离子共同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界面间的粘结滑移性能
学位
作为多层钢结构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钢框架表现出良好的抗震耗能特性,而在高烈度设防区,抗侧能力成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目标。为改善钢框架结构承载性能,减轻结构震害,将具有较高承载力、轻质高强、节能环保的密肋复合墙内嵌于钢框架中,形成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钢框架-密肋复合墙抗侧力体系,既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满足抗震需求,又可降低建筑能耗,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因此,研究该新型抗侧力体系的抗震性能具有一定理论和实
学位
近年来,盐侵蚀环境下结构抗震可恢复性问题被研究人员所关注,作为可恢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损失估计尤其是如何考虑盐侵蚀对结构造成的损失成为了研究热点。现阶段,针对盐侵蚀环境中的劣化结构可恢复性研究甚少,并且低估了氯盐长期侵蚀作用对结构造成的直接损失,亦忽略了氯盐与地震共同影响下引起的间接损失,从而造成损失估计不准确,最终导致对盐侵蚀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恢复性评价过高。鉴于此,本文将氯盐对结构造成的侵蚀
学位
铝合金结构有自重轻、耐腐蚀、绿色环保、可塑性强、无磁、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国防工程、海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较小,铝合金梁作为承重构件时,容易发生变形和失稳等问题。对此,国外学者提出了铝合金-混凝土组合梁(Aluminum Alloy-Concrete Composite Beams,简称ACC梁)的形式,通过试验研究发现ACC梁的刚度与承载力有明显提高。当前国内外对ACC
学位
现代军事能力快速发展,精确制导技术愈发成熟。在冲突中,一些重要机关建筑可能遭到敌人的精准打击;且在相对弹药威力较小而建筑物目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单发弹药直接命中建筑物目标只能造成局部破坏,故而建筑结构在遭受弹体冲击后的加固和修复值得研究和关注。现阶段国内外对弹体冲击下的梁构件、柱构件和立式框架研究较多,对配筋率高、厚度较大RC板的侵彻更为关注,较少将民用结构RC板和整体框架作为研究对象。此外,数值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跨屋盖结构其自重小、跨度大、造型自由、施工方便,被广泛的应用于剧院、体育馆、大会堂、展览馆等。由于大跨结构的这些特点,导致其对于风的敏感系数较高,风灾造成结构的开裂,坍塌,节点的受力增大。目前国内外对于大跨屋盖的结构设计有一些原则上的规范,对曲面大跨屋盖围护结构研究较多,但由于大跨结构结构外形不同,对于结构风荷载的分布影响很大,很难统一明确规定和方法,而大跨结构的抗风设计和防
学位
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再生混凝土已被应用于新建混凝土结构中。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土壤及地下水中富含侵蚀性离子。再生混凝土复杂界面过渡区结构,使侵蚀性离子极易扩散至混凝土内部,与水化产物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降低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再生混凝土结构柱根部位于地下高湿度与空气低湿度交界区,再生混凝土气液交界区、大气区因蒸发作用在混凝土毛细孔中形成的“抽吸力”,加速侵蚀性离子的扩散与传输,造成
学位
目的 探讨循环细胞外DNA(ceDNA)、循环核小体、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老年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VTE患者100例为VTE组,同期选取无VTE老年人100例为无VTE组。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检测血浆ceDNA、循环核小体、NET,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8,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