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给水污泥基质的人工湿地去除水中磷的试验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和保障生产生活安全的公益性需要社会化治理,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能源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努力的目标,给水污泥作为自来水厂絮凝剂沉淀形成的产物,存在产生数量庞大、处理处置不够完善等问题,对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探讨给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目前自来水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以给水污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物化性质开展给水污泥对磷的静态吸附特性研究,探讨了溶液初始浓度、粒径、pH、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通过基础实验研究,将给水污泥制备成复合填料用于人工湿地,进行基于给水污泥基质的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  1、给水污泥表征实验  采用SEM/XRD和EDS等表征方法,对给水污泥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质表面粗糙,表面是由许多片状形态构成且结构组成碎裂松散;主要元素组成为O、Si、C、Al,质量分数约占基质组成的90%,其次,Fe、Ca的含量也较高;主要成分为SiO2晶体,有少量的AlPO4晶体存在,主要成分为SiO2、Al2SiO5(OH)2、Fe3FeSiO4(OH)5,表明基质里的铁、铝等元素主要是以非晶态形式存在。  2、给水污泥吸附试验  给水污泥吸附材料,对模拟含磷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粒径、投加量和溶液pH以及吸附时间对除磷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方案为:pH为3,粒径1.98mm,投加量8.0g/L,吸附时间24h。基于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选取投加量、pH和粒径3种影响因素为影响因子,以磷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BBD)研究了3种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成功预测出最佳除磷工艺条件为污泥投加量3.88g/L,pH=3.00,粒径1.00mm,该条件下磷的去除率可达95.13%。因此,响应面分析法是优化给水污泥吸附除磷工艺的可行方法。  3、动力学热力学实验  对给水污泥基质进行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研究基质对磷的吸附机理。Langmuir、Freundlich和D-R方程均能较好的拟合基质对磷的吸附特征,从相关系数来看,Freundlich方程的描述更准确。在298K、308K、318K温度下,Langmuir拟合得到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47mg/g,3.84mg/g,4.39mg/g。由D-R方程计算的吸附自由能E为10.77-10.83 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准确的反应基质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颗粒内扩散方程表明,吸附过程受两个步骤控制:液膜扩散和孔道内扩散。热力学计算结果:ΔG0<0,ΔH0>0,表明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4、生产性试验  结合正交实验、响应面优化的结果以及课题组专利技术制备出给水污泥符合填料,将其用于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在强化化粪池组合给水污泥基质的人工湿地运行期间,该组合工艺对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当TP进水浓度范围在12.41~15.34mg/L之间时,出水浓度在0.21~0.76mg/L,系统对TP的去除率能够保持在90%以上;当NH4+-N进水浓度范围在122~143mg/L之间时,出水浓度范围在13~29mg/L之间,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保持在79~90%之间;当CODCr进水浓度范围在153~192mg/L之间时,出水浓度在31~54mg/L之间,湿地对CODCr的去除率在70%以上。
其他文献
养猪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养殖户分布零散,养殖规模较小,因此亟需开发简单经济的小型污水处理工艺。本论文采用ABR-生态沟渠组合工艺处理分散养猪冲洗水,考察了序批式ABR(以连续式ABR为对照)的启动及运行特性,优化了运行参数,研究了序批式ABR在进水周期内的污染物降解特性;以生态沟渠系统进一步处理ABR的出水,考察了多级生态沟渠的运行性能,以及进水流量
钢丝网外喷高强砂浆加固混凝土结构,是指对混凝土构件进行表面处理后,铺设钢丝网,再粉抹或浇注高性能复合砂浆,使加固层与原构件共同工作,达到提高待加固混凝土构件的工作性
以拉西瓦黄河大桥工程为背景,针对目前拱桥结构跨径的增大、主拱施工分节段相应增多、吊装重量相应增大、主拱矢高的增高、吊装高度很高等不利因素,考虑如采取布置二组塔架结构
通过环境振动测试和运用模态测试识别技术,是获取结构工作状态下的固有振动特性的重要方法。长期以来,对运营结构的健康监测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利用先进的计
在基坑工程快速发展、项目复杂度逐渐提高的同时,对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配合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BIM技术的兴起正逐渐解决这些快速发展带来的难题,且已经受住诸多项目的考验。
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计算分析是土动力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求解两相多孔介质波动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是进行这一问题的研究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
土石坝是一种经济的坝型,由于该坝型具有施工简单、工序少、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特别是能适应于较差地质条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拦河坝建设中。我国地域广阔,地震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解决的最紧迫问题。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是常规能源的很好的补充,开发风能对于改善我国的
国内外有色金属精炼行业所用工艺,一般是以盐酸盐或硫酸盐为电解液的电沉积。其中,盐酸盐电解液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电积中,盐酸盐电解液中所含的大量Cl-会在阳极失去电子变为为氯气。产生的氯气影响电积金属的质量,危害一线员工的身体健康,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因处理费用而提高了有色金属冶炼的成本。国内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均存在上述弊病。因此,开发新型电积工艺成为相关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试验利用离子
青藏铁路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km,不连续多年冻土区82km,其中有275km处于高温冻土区(年平均地温高于-1.0℃),有221km通过高含冰量冻土区(体积含冰量大于20﹪),高温、高含冰量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