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乡村师范教育在中国兴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师范教育逐渐被纳入国家学制体系。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政策,对乡村师范教育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1929年,河北省在国民政府教育政策的引导下,结合其乡村教育和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制定了乡村师范教育发展政策。设有师范讲习所的县,将师范讲习所改组为乡村师范学校;未设立师范讲习所的县,按照教育厅制定的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办理规定,设立乡村师范学校;有的县还专门设立了女子乡村师范学校。短短一年间,河北省成为拥有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最多的省份。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是河北省乡村师范教育发展的主体。此外,河北省在省立师范学校添招乡村师范班,促进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但乡村师范班数量少,存在时间短,影响甚微。1931年,陈宝泉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河北省教育厅进一步推进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河北省教育厅整顿县立乡村师范学校,组织教育视察,督促各校工作。1932年,河北省唯一的一所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成立,开创了河北省乡村师范学校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新的《师范学校规程》颁布,河北省乡村师范学校的发展不符合其规定,遂进行改组。“七七事变”后,河北全境先后沦陷,河北省内的乡村师范学校先后停办,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进入短暂的停滞阶段。河北省根据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不断整顿和改进乡村师范教育。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乡村小学教师。由于资金、师资、课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培养的乡村小学教师素质相对较低。但一定程度上仍促进了河北省义务教育、乡村教育、女子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