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乙醇耐性酿酒酵母的构建及发酵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环境友好的燃料乙醇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的现状,同时也有利于粮食安全。酿酒酵母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菌种,高浓度乙醇发酵可以提高单位体积内发酵终产物的浓度,有效降低后期产物分离的能耗成本。但在发酵初期高浓度底物及逐渐积累的乙醇所产生的环境胁迫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造成细胞活性降低甚至死亡,最终影响发酵强度。研究酿酒酵母响应乙醇胁迫的分子机制、构建高乙醇耐受性菌株对于燃料乙醇的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酵母菌的乙醇耐性受多基因调控,通过传统的单基因敲除或过量表达很难达到提高酿酒酵母乙醇耐性的目的。前期研究发现酿酒酵母在乙醇胁迫下细胞形态改变,且改变显著的个体或群体有更高的存活率,而调节细胞形态的关键蛋白为Rho家族小GTP水解酶(Rho GTPase),提示Rho GTPase可能与乙醇耐受性相关联,可以作为潜在的调控靶点。Rho GTPase在不同调控水平、多条细胞信号通路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对细胞的状态有“全局”影响,借鉴全局转录调控(gTME)的思路,本研究通过随机突变来改造核心基因Rho1,考察Rho1的定向进化对酵母细胞乙醇耐受性的影响。首先以pYES2.0载体为骨架构建了磷酸甘油酸激酶(PGK1)启动子调控的Rho1组成型表达载体,然后通过易错PCR建立了Rho1突变基因文库,并转化酿酒酵母S.cerevisiae 288C;从酵母突变文库中筛选到了乙醇耐性提高最为显著的突变株M5:在10%(v/v)乙醇培养72 h时的OD600光密度值为对照株(含空载体)的1.38倍;利用初始浓度为300g/L的葡萄糖发酵时,M5突变株的终点乙醇浓度比对照株提高了21.7 g/L;并且M5突变株对高浓度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胁迫压力如乙酸、氧化胁迫(过氧化氢)也要优于对照株,而过表达Rho1的酵母转化子,其乙醇耐性等与对照株相比均没有明显改变。通过基因测序发现,M5突变株的Rho1氨基酸序列有三个位点发生了突变。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Rho1基因的定向进化同时提高了酿酒酵母的乙醇耐受性和发酵速率,为酿酒酵母乙醇耐性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新靶点、新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探究广义哈密顿-雅可比(H—J)方程下的标量粒子和广义狄拉克方程下的费米子的隧穿辐射与量子修正的黑洞相变。通过对AS修正的Schwarzschild黑洞和Rindler修正的Schwarzschild黑洞进行讨论,对比温度和热容量,分析热力学行为。然后探究Finsler几何框架下RS黑洞的相变和热力学性质。基于广义测不准关系(GUP),在修正的Schwarzschild黑洞辐射标量粒子和费米子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预言在中子数N=184、质子数114附近的原子核具有较长的寿命,形成一个“超重稳定岛”。探索原子核质量极限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研究成果对物理、化学领域都用着重要的影响。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最重的元素是118号元素Og,其中人工合成的超铀元素已经多达26个,约占已知元素总量的20%,元素周期表第7行已经全部填满。人工合成超重核的核电荷数越来越大,对于实验室的要
撞击、管路泄漏等因素可能会造成潜水器用低温容器夹层真空度降低,甚至完全失效,使其漏热量骤增,导致内罐压力快速升高,对船体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潜水器作业环境及任务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低温容器夹层真空失效事故,潜水器需在允许上浮地点应急上浮至可排放深度或水面以排放低温容器内气体,降低内罐压力,但在寻找允许上浮地点和应急上浮过程中压力会持续升高。能否成功处理潜水器用低温容器夹层真空失效这一事故,
郴州、韶关和赣州三市有色金属矿藏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区位优势明显,有色金属产业在三市形成集聚发展。由于三市地理位置原因,构成了湘粤赣毗邻区。多年来毗邻区内的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平稳良好,为各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一直伴随着产销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区域间产业要素和重组的速度越来越快,区域内产业链能否形成有效分工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决定区域竞争力和各省市经济发展中的地
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虽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资源,但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性,绵羊采食过多时会引发瘤胃疾病。为充分发挥盐穗木在畜牧业的应用价值,探索盐穗木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研究盐穗木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细胞壁、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对瘤胃纤维降解菌的作用效果,为盐穗木饲料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本试验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采用倍比稀释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锂资源(全球海洋中包含约2.6×1011吨的锂,是陆地锂资源总量的一万余倍)等待开发。尖晶石结构的氢锰氧化物(HMO)是锂离子吸附的有效材料,但其粉体形式限制了
激光直接沉积技术作为当今创造业的研究热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当中。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是一个多物理场耦合的过程,成形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工艺参数、扫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沉积层样品中出现夹杂缺陷、裂纹缺陷、气孔缺陷等。缺陷的存在会影响成形零件的力学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制备的成形零件都要避免这些缺陷的存在,因此需要对缺陷的行为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研究。为了研究缺陷的行为规律,使用光纤激光器在Q235钢
污水处理厂是目前抗生素去除的重要途径,但残留抗生素对污泥厌氧发酵的潜在影响尚不清楚,这给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浓度(0,10,50和100 mg/kg
电磁层析成像(Eletromagnetic Tomography,EMT)技术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相对于其他过程层析成像技术,EMT具有非侵入、无接触、结构简单、实时成像等优点,对于可用电导率和磁导率分布表示的多相流物场空间检测,如工业过程监测以及医学成像等更具优势。本论文分析了EMT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发展前景,根据现阶段该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确定了EMT技术的物理模型,并对其正问题进行优化,为
甲基转移酶样21C(Methyltransferase like 21C,METTL21C)属于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在哺乳动物骨骼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并参与维持骨骼肌稳态,但其在家禽骨骼肌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液相色谱质谱(LC-MS/MS)筛选出的METTL21C互作蛋白为依据,挑选互作蛋白中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