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总则》对人所享有的权利期间作了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也就是说,自然人所享有的各项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等在内的民事权利,是在出生的时候就享有,一直到其死亡后就丧失了该权利。这些民事权利相伴于我们的一生,对我们人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起着保护作用。虽然随着自然人的死亡,其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也随之终止了,但是其享有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人格利益仍然存在,而并不会随着其死亡而消亡。对于死者的人格利益来说,其近亲属属于利益相关人,侵犯了死者的人格利益,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等于侵犯了死者近亲属的利益,对死者的近亲属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该死者曾经是社会公众人物的话,对死者人格利益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虽然我国司法实践上的普遍做法是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但是我国的民法并未作出完善的规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问题也一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对于死者的人格利益保护,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在体现对死者尊重的同时,也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推动了法治社会的进步,实现社会文明与发展。除此之外,对死者的人格利益进行保护,是与民法上公序良俗的原则的价值追求相符的。所以,深入的对死者的人格利益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有至关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去研究,讨论研究的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详细解释了有关人格利益保护方面的概念性的问题,让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与其相关的概念,这是了解下文的一个基础。然后对如今理论界关于死者是否享有人格利益的两种观点,即死者民事权利享有说与死者民事权利否定说进行阐述与剖析。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关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现阶段立法现状,并且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死者人格利益,找出了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阐述了外国在死者的人格利益方面是如何保护的,通过对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此方面立法的比较,找出我国在死者人格利益方面可以向它们借鉴的地方。第五部分则针对以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如何才能完善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的方法,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如何去完善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