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也不断加深,产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也不断加强,企业也越来越倾向于与竞争对手间展开竞争性合作。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带来新一轮国际格局的变动,使得世界各国开始调整发展战略,重新重视实体经济。为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抢占科技经济的制高点,各国均开始发展低能耗、高技术的新兴产业,我国也于2010年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对产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未来市场价值的获得,必然不能独立于国际竞争与合作之外。然而,我国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获得的技术提升有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的矛盾,寻求有效的竞合模式以真正提升竞争力,是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明确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以提升竞争力为目的的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六章,在第一及第二章,本文对现有的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与综述;第三章从区域分布、集中度及竞争及合作情况方面对新兴产业的国际国内现状进行了分析描述,发现目前新兴产业在各国间发展不均,分布较为集中,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合作伙伴倾向于发展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和地区;第四章运用哈肯模型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合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竞争子系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合演化的序参量,竞争与合作之间尚未产生协同作用,内资企业竞争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第五章从价值来源环节和互补类型两个维度,分析了适合不同状况的企业的竞合模式,并重点运用案例分析描述了品牌共建及二次开发两种模式;最后第六章总结全文,并从政府和产业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拟创新点主要在于:一是在竞合问题的分析中引入协同学方法,提升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竞合理论)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二是选取了内资企业出口占比及外资企业资产占比两个变量分别代表竞争与合作子系统,运用哈肯模型,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竞合演化中的主导力量;三是从价值来源环节与互补类型差异两个维度,对适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合模式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