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然而,我们也看到,以往经济改革主要在竞争性行业领域进行,垄断行业改革严重滞后,垄断行业经济效益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生产力有着极大的释放空间,垄断行业的改革发展,将会成为我国未来三十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改垄断为竞争,使市场真正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机制,这就迫使我们深入思考垄断和竞争条件下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问题,找出两者利润结构和来源的差异,引导垄断行业走向有效竞争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净资产收益率是最能考察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也是不同行业中最具可比性的财务指标。本文通过研究比较垄断性和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试图找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业绩驱动因素,并从宏观层面上挖掘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深层次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与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债务比率的相互关联关系说明盈利能力、资产周转率和融资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从不同行业特征条件下评价上市公司业绩水平,发现两者在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探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以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最大化。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从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水平和融资结构三个方面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杜邦分析体系选取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产权比率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分别阐述这三个因素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互关系,并重点阐述了垄断和竞争背景下,三因素的特征以及他们对净资产收益率的特殊传导机制。最后,利用1999-2013年的上市公司各财务指标,按照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竞争性行业进行分类,描述性统计归纳总结十五年来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各财务指标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发现三者确实在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融资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进一步采用相关性检验观察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产权比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发现垄断型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水平过度依赖于销售利润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垄断行业价格规制不完善,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法,但是由于缺乏客观的定价依据,价格的定制带有主观随意性,这就为企业通过提高成本为企业提高利润带来可能,从而缺乏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竞争性行业的问题表现在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增加负债为企业带来的治理效应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