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首要疾病,血小板的异常激活是此类疾病的病理基础,抗血小板药物成为了治疗相关血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流行病学及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长期饮茶对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对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茶叶中的儿茶素按照化学结构及空间构型的不同,分为很多种不同的种类,其中,研究最为广泛且在茶叶中含量最多的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选取包含EGCG在内的六种儿茶素,分别为儿茶素(Catechin, C),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atechin gallate, 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 ECG),从结构上了比较六种儿茶素单体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差异,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利用血小板激活剂ADP,凝血酶,胶原及U46619诱导血小板聚集,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儿茶素预孵育血小板,测定其对血小板的聚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50μM的浓度范围内,EGC、CG、ECG和EGCG呈现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由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中,EGCG抑制作用最强;在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中,EGCG在50μM时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作用,其它五种儿茶素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在U46619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中,CG和EGCG都能在50μM表现出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效果CG>EGCG;用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时,CG, ECG和EGCG对血小板聚集产生了明显抑制,有效抑制浓度都是50μM,抑制效果:CG>ECG>EGCG。我们研究发现,儿茶素对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较好,因此在ADP信号通路上继续研究其可能存在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六种儿茶素分别与阿司匹林共同作用于血小板,EGC和ECG可能和阿斯匹林具有相似的作用通路,通过作用于COX-1抑制TxA2的生成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而CG和EGCG则可能通过除COX途径的其它信号通路对血小板活性产生影响;同时,EGC、CG、ECG和EGCG在100μM下都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在纤维蛋白原上的铺展,表明四个物质可以抑制血小板从外到内的信号通路(Outside-in signaling);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C-1和P-选择素在血小板上的表达,结果发现,只有EGCG能显著抑制P-选择素在血小板上的表达,ECG和EGCG可以抑制PAC-1的表达,抑制作用EGCG>ECG;免疫蛋白实验对ADP的信号通路进行检测,发现EGC. CG. ECG和EGCG可以抑制Akt473/308、p38、Erk和PKC基质的部分蛋白的磷酸化;CG, ECG和EGCG可以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cAMP的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六种儿茶素,含有没食子酰基的儿茶素(CG, ECG, EGCG)和不含没食子酸但是在B环含有三羟基的ECG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这种特异性结构可能成为开发一种新的抗血小板药物的结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