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妇女身体健康的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新发病例,死亡病例近23万。新增病例中80%为鳞状细胞癌,中晚期患者(Ⅱb晚~Ⅳb期)比例较多。放射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经根治性放疗后仍有部分病例原发肿瘤残存,导致后期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随着宫颈癌的期别升高,5年存活率递减,常规放疗后Ⅲb期以上的宫颈癌5年存活率仅为15.0~43.3%。因此如何提高宫颈癌病灶控制率成为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的核心问题。随着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化疗在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得到肯定,本课题进行了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并对超分割放疗初对宫颈癌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以及增殖指标(PCNA)表达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价超分割放疗结合以顺铂为基础化疗方案的制定及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可行性,以及该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45例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超分割组(24人)放疗每次1.2Gy,每天两次,间隔大于6小时,每周5天;当外照射达到36Gy时放射野中央挡铅,全盆外照射总剂量55.2Gy。常规分割组每次1.8Gy,每天1次,每周5天;外照射达到30.6Gy后放射野中央挡铅,全盆外照射总剂量45Gy。两组患者后装腔内照射剂量以及方法基本相同,A点剂量42Gy。两组均于放疗4~5周同时开始化疗行PVB(顺铂100mg+长春新碱1mgd1-3+博来霉素15mgd1-3)方案。结果:两组患者除皮肤反应超分割组重于常规分割组外(P<0.05)余毒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反应率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分别为:100%和76.19%(P<0.05),两组2年累计生存率为92.%和55%,无统计学差异。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对外照射的反应是影响预后的惟一因素(P<0.01)。结论:超分割放疗并不加重患者的放射副反应,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基本相似。超分割组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常规分割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对外照射的反应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因素。分割放疗对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分割放疗对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材料及方法:99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均来自于入组超分割放化疗临床研究的患者。取自放疗前、放疗两周以及放疗四周。其中超分割组23人,常规分割组10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CNA、bcl-2以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组在放疗前后及放疗中的动态变化和差异。结果:放疗两周后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促凋亡蛋白bax蛋白的表达均较放疗前明显增强(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CNA的表达亦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分割放疗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但是未检测出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在放疗两周时,在两组中均未发现细胞的加速再增殖现象。放疗对宫颈癌治疗的作用整体是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分割放疗对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分割放疗对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bcl-2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材料及方法:99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均来自于入组超分割放化疗临床研究的患者。取自放疗前、放疗两周以及放疗四周。其中超分割组23人,常规分割组10人。采用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CNA、bcl-2以及bax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组在放疗前后及放疗中的动态变化和差异。结果:放疗两周后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促凋亡蛋白bax基因的表达较放疗前明显增强(P<0.05),常规分割组则无统计学差异。抗凋亡蛋白bcl-2基因的表达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CNA的表达亦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分割放疗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但是未检测出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放疗两周及放疗四周时,在两组中均未检测到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