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是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热门话题.文章的导论部分对"现代性"理论流变进行了梳理,系统考察了中国和西方的现代性在起源语境上的差异,讨论了现代性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现代性"问题尚没有引起中外研究者重视,这一理论视角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阐释经典作品得以长盛不衰的奥秘,有助于理解作家的文化立场及其对作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世纪转型.曹禺的创作转向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例,而是一种"文人生存模式".这种"生存模式"的成因,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政治环境的压力,也不能单纯地归咎于作家的人格世界,它是由作家所信仰的价值观念系统所决定的.实际上,中国作家"反传统"的出发点本身就是立足于"传统"价值观念的,是一种"传统"的"反传统",传统的价值观念(包括生命价值观、文学价值观)决定了作家逐渐由"反传统"返归"传统",这是导致中国现代作家集体转向的终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