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布莱松不仅是法国著名的导演,也是世界非常具有特色的导演之一,他发展了简约、严峻、内省的风格。许多年里,布莱松在选题上改变了很多,但是这种风格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些,这种风格布莱松本人称之为:电影书写,运用这种方法,表达出布莱松内心所希望的那种无法言说的“内心的运动”。与受戏剧影响的那种运用伪善的真实和明显的心理刻画电影不同,布莱松的电影书写是运用音乐和绘画去捕捉抽象和真实。他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不属于任何一个电影运动流派,除一个短片外,执着并富有个性地创作了十三部电影作品和一部格式同样富有个性的文字著作《电影艺术札记》,他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电影更多的关注处于生存或者精神困境的人们。研究罗伯特·布莱松,以期发现电影在表达方面的纯粹性,借鉴他在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经验,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索罗伯特·布莱松的艺术创作。第一部分,罗伯特·布莱松的成长背景,一个导演的电影语言、电影观念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法国电影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的创作态度,层迭而出的文艺理论思潮运动是布莱松成长的土壤,他在这一传统中学习电影、实践电影,生成自己的电影观念和创作生命,为法国本土电影的传统增添新的力量。在特殊的二战环境中布莱松开始成长、思考,在这个期间他拍摄了前期作品《罪恶天使》和《布劳涅森林的妇人》,积累了经验,显示了他的电影前期风格。第二部分,电影作者布莱松,布莱松是不折不扣的电影作者,他是秩序的安排者,电影书写理论的创导者和实践者。他对演员有特殊的使用方法,使用非职业演员,并训练他们展示出一种毫无感情色彩、机械的、中性的姿势,他称呼他们为“模特”,他谨慎选择取景框,减少镜头和演员的运动,避免远景镜头。布莱松经常关注人物的姿势和表情,隔离的物体和空间,人物部分的身体,特别是人的手和脚,经常出现的门把手,这些都是必要的、进入人的内心的最好的途径。擅长使用画外音、环境音响和音乐,这些影像元素在他的安排下,呈现特殊的魅力和风格,增加了布莱松电影作品的思考底蕴。第三部分,罗伯特·布莱松电影的宗教主题,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作为一个不断思考着的电影导演,布莱松的电影中有明显的宗教主题,关注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受困。圣宠的可能性、深入的迫害、救赎的无望、孤独绝望的人物,在他的电影世界中,这些都构成了布莱松电影的悲剧意蕴、深沉的人文情怀,展现了二战之后信仰缺失的人们精神的挣扎,生存的困境和无望。第四部分,布莱松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布莱松改编过很多文学作品,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富有个性的成就。布莱松改编过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部文学作品,并且其他也有几部电影带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子,两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有着某种相连关系。布莱松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在布莱松的富有个性的作品中,能看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之间有某种灵感上的密切联系。